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09-10 00:23许梦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2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小学英语

许梦佳

摘要:“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并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使用综合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在表达语法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表达习惯上更是存在许多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难度。本文将阐述如何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

引 言:英语是世界上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与汉语之间存在诸多差距。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的表达。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感受、理解并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增进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因和意义

1.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因

美国着名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隆伯格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则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通过发现教材中的显性或者隐性文化元素,创设合适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走进或者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会想尽各种办法进行语法搭配的讲解,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习题操练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可是不尽如人意的是,学生依然会说“I very like it.”这样的中式英语表达,以及经常会出现“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这样背公式一样的语言表达。这是因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更没有养成英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至关重要。

2.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教师将文化与语言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互动的重要性,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场景,努力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精心开展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语言技能,更快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二、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立足教材,帮助学生梳理文化差异

当前,许多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都渗透着中西方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更便捷、高效的开展文化渗透,引领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好铺垫。以《牛津英语(三年级起点)》(上海教育出版社)为例,各册教材中都设置了2-5个culture corner板块,例如,该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culture corner中,就着关于重介绍了英美两国在“一楼”表达上的差异,[英] the ground floor、[美] the first floor。教师在此处可以进行适当拓展,说一说英美两国在其他表达上的差异,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再以该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Spring Festival 为例,教师在教授该单元时,可以把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这两个中西方最盛大的节日结合进行拓展、对比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通过图片、影音创设真实的节日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体验中西方文化异同,更全面的帮助学生了解两个节日的背景、意义、节日习俗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操,拓展国际视野。

2.立足活动,鼓励学生探索文化差异

(1)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生活化的活动能够缩短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感受与人交往的真实情境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学习,增强语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特点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文本进行整合,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准确使用。《牛津英语(三年级起点)》(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ports,通过介绍体育社團运动项目,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交际用语邀请朋友一起参加,模拟在具体的生活化场景中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适切的表达。《牛津英语(三年级起点)》(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the shop,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基于课本开展主题式、生活化活动,如“小鬼当家”的任务型活动。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完成规定时间内的超市采购任务,活动中,鼓励学生(售货员)使用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What do you like?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鼓励学生(购买车)使用May I have...?I’d like some...来表达购物意愿。

(2)创设交互式的活动方式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交互式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利用活动促进参与者参与”的概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大量具有明确目的和可操作性的活动并引领学生参与其中。

“Thank you!”作为最常用的英语交际用语,西方人在家庭成员之间也常用,并且几乎用于一切场合;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没有“谢谢”的用处。如果使用它,则显得有点距离感。在回答"Your English is spoken well.”等称赞时,中国人表现的很含蓄,可能会说“No,My English is not high.”,这与勇于表现自我的西方人相比,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交互式的活动,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会少一些误会,多一些理解。

3.立足氛围,引领学生强化语用体验

“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和形式上接触和学习英语。直接体验和体验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一些研究发现,如果你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人类对语言的看法会变得更强。语言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良好的课堂和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创设班级英语文化角,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学习的气氛之中,增加他们的英语语言输入量,可以创设主题文化墙,每月或每周更新一次学习主题,张贴围绕该主题开展的学习文本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图片,同时可以搭配相应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例如:在《牛津英语(三年级起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涉及到对老师的称呼,学生知道teacher是教师的英语表达,则会出现用“Teacher Li”来表达“李老师”的现象,而英语中,我们一般用Mr.Mrs.Miss来表示对教师进行尊称。教师可以基于课本知识进行文化拓展,文化墙上可以展示的是教师、医生等其他职业,运用的交际语都是I ’m Miss/Mr./Mrs...。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化知识学习,角色扮演。

充分利用班级黑板角落,开辟英语文化小板报。角落虽小,功能强大,它是为学生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每天呈现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英语绕口令或者是其他有趣的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等内容。文化小板报营造出来的及时、直面、有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能够被学生感受并接受,那么文化的氛围也将随风潜入课堂。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英语的交际功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英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情出发,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对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 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

[3] 吳晔:《创设校园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期刊:《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

(作者单位:芜湖市棠梅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小学英语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