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荣
摘 要:书是知识的载体,生活中离不开书籍,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可以从这几点做起:培养阅读的兴趣,创设阅读的情境,教授阅读的方法,强化阅读的意识,进而让学生爱上读书。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情境;教授方法;强化意识
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不可替代的。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怎样让孩子喜爱读书,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的是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读书呢?我认为,先要刺激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打心眼里愿意去读书了,阅读才能有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都还没有认全,让他们去读书,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家校联合,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来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我就给家长们布置了任务: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时间进行亲子阅读,为孩子读故事。同时推荐很多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阅读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成长,从故事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情。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在学完拼音的时候,就鼓励孩子们读故事给同学听。每个星期一的下午,我会可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孩子们轮流上台为其他同学读故事。为了把故事读得通顺,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先把故事读熟。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他们的识字量也在不断增长,有的同学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这时候,我鼓励同学们脱稿上台讲故事。为了增强听故事的效果,我允许讲故事的同学在故事讲完之后,可以向同学们提几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下,说故事的讲得更起劲了,听故事的同学也听得更认真了。现在,我们班不再需要我每天说,孩子们大都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
二、创设阅读的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了阅读的效果。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书香味,我搜集了有关读书的格言,制成了精美的宣传栏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在教室里看书也能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中的图书摆放整齐有序。图书可以从学校图书馆中借,也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带来,放在图书角的书柜中,和同学们一起读,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午的活动课,可以组织同学三五成群地坐在教室里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学校的长廊里绿树成阴,下课了,总有一些孩子静静地捧着图书,坐在那儿,美美地读上一两篇自己喜爱的故事。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读书,我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请爱读书的孩子给大家分享最近读的好书,让孩子们每天都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
每个班总有几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为了激发这部分学生读书,我会和这些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我先选择一本优秀的读物,布置这些孩子去读。当然,我会先认真读完这本书,然后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的情节、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原来读书是这么的快乐,这么的富有情趣。现在每当一本书读完,这部分孩子总会跟着我后面问:“老师,我们现在再来读哪本书?”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总会在心里偷着乐。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读完了几本故事书,这部分原先不爱读书的同学,变得积极了起来。
三、教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是这样做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讀、精读、略读、品读等),并能根据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二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三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阅读。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或家长会给孩子布置一定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而且会用提问、背诵等方式去考察、评价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致使很多学生把阅读当作任务来完成,减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制定“条条框框”。可以在阅读前,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保证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围绕阅读目标进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过多干预,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并灵活采用相应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为学生的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里陶冶情操,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让孩子爱上阅读的100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