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巍华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生源质量水平有限,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急需提高。初中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改善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本文主要论述农村寄宿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影响学生个人成长、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等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
现代化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年轻家长外出务工,农村寄宿制初中将周边村初中学生汇集到乡镇学校进行学习和管理。由于优质生源选择到县市级学校就读,导致乡镇寄宿制初中生源质量水平不高,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挑战。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习品质及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加强教育。
一、注重学生个人成长
乡镇地区教育资源有限,教师专业水平不均衡,为学生提供知识教学已经难能可贵,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给予充分重视。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激励大多是口头上的言语,有效行为较少。学生缺乏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看法,获得一点微小进步便沾沾自喜,遇到小小挫折便垂头丧气,不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学生普遍缺乏对未来人生的清晰规划,“挣大钱”是最普遍的梦想,但学生又不知道积累财富的途径与手段,对个人成长缺乏科学规划。初中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个人成长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成长目标,实现人生理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唐伯虎学画》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成长进步的思考。教师向学生介绍唐伯虎学画的一段经历,重点讲述唐伯虎学习过程中自我满足的学习心态与想去推开窗结果发现是一幅画的心态变化,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唐伯虎,你会做出怎样的改变呢?学生在这个问题中带入自身感受,产生个性化答案,映射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白自得自满对成长进步的阻碍,使学生明白踏实学习,长远进步的优势,促进学生踏实稳重的成长。
二、树立學生学习品质
乡镇中学的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多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存在诸多不足,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不足,最终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上的良好习惯,能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增强各方面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能够实现学习效果的积极提升。
例如,教师在《享受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学生本人的未来相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人生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发现问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授课和作业任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利用课堂活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学习效果,改善学习情况。
三、抓好学生道德素养
乡镇寄宿制初中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举止粗俗,在课堂上的发言体现随意性,纪律性较差;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矛盾频发,文明程度不足。学生的道德素养不足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主要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不能运用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学校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道德素养与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紧密联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干预,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道德素养上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成长为文明有礼、遵规守纪的文明中学生。
例如,教师在《师生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曾子避席》及《谦虚好学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等对学生开展道德素养的提高教学。教师向学生讲述曾子回答老师问题时的动作与言语,曾子面对孔子的问题能够及时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态度及用语十分恭敬,而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戏曲演唱方面还向衣衫破旧的老人请教。教师在讲述完两个案例后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讨论,使学生分析曾子与梅兰芳的所作所为,找到其中有感想的部分。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想挑战教师权威这一学习心理,尝试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备课,推选代表进行点评。学生在这种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权增多,对学习的兴趣有了明显增长,在合作过程中与同学交流增多,互相学习的就会随之增加,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上面的移到这里)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到自己平时的行为感觉有些后悔,学会对老师的尊敬。教学实践说明学生可以从教学事例中受到感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实现道德素养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需要学校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这种针对性学习科目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教师要时刻牢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使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学会尊师重道、学会有理想、有目标的学习,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综合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婷.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和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4-85.
[2]杨光花.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