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视角的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

2019-09-10 07:22:44周鹏宇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需求完善贫困生

周鹏宇

摘  要  对贫困生的资助是我国高校的一项福利项目,旨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使其更好的完成学业。但实际情况中很多贫困生往往不倾向于接受来自学校的资助,即便是其已经遇到严峻的经济问题。这种高校贫困生资助效果不佳的问题也是当前困扰我国高校的一大问题之一,很多高校在试图完善自身的贫困生资助机制。而本文则以贫困生需求为视角,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完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需求  贫困生资助  方式  完善

虽然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可以切实的缓解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帮助其早日完成学业,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贫困生即便是自行解决经济问题,也不倾向于寻求来自学校的帮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贫困生资助项目的方式时,并没有考虑到作为被执行对象的贫困生自身的需求与感受,执行的方式出现了偏差,使之难以满足贫困生的真正需求。而以贫困生需求为视角改善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方式,可以确保高校所设置的贫困生资助机制真正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解决更多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这对于贫困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人才的培养规划都有重要的作用。

1高校贫困生的需求特征

贫困生虽然家庭贫困,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贫困原因与需求特征,分析贫困生的需求特征,可以得出其真实的需求,从而为完善高校的资助制度提供参考。

1.1多样性

很多人对于贫困生的固有印象是其家庭贫困,缺乏经济来源,受到这种主观性意见的影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方式也仅仅是简单的金钱资助。但对于贫困生来说,真正困扰其的可能不仅有经济因素,类似于物质缺乏、人际关系问题、前途问题、就业范围问题等可能是比金钱更能够使贫困生困扰的因素。对于很多贫困生来说,即便是缺乏金钱可能也不会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这些贫困生自然不会倾向于接受来自学校金钱资助。

1.2典型性

贫困生虽然种类不同,但其大多存在几种典型性需求,在学校中,贫困生除了金钱上的需求,更多的是人际温暖的需求。一般的大学生即便是家境不富裕,但也属于衣食无忧的水平,而贫困生在与这些学生相处时,会不可避免的感觉到自己属于“异类”,因此会有意的疏远普通学生,这使得贫困生缺乏来自他人的温暖与关怀。另一个典型需求就是自我发展,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难以支撑起培养爱好与其他的技能水平,因此高校中的很多贫困生呈现出学习成绩良好但缺乏特长的特征,因此进入高校中的贫困生往往会注重寻找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方法。此外,貧困生的自尊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很多贫困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当其接受来自学校的单方面资助时,受其自尊心的影响便会出现抗拒行为。

2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2.1多样化资助方式

当前我国高校中仅有金钱的资助方式往往难以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效果不佳。以贫困生的需求为视角改善资助方式,首先应当实施多样化资助方式,全方位的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

2.1.1重视贫困生的技能培养

贫困生由于家庭困难的缘故,通常难以接受额外的技能培训,因此贫困生往往有较高的学习额外技能的需求。而学校则可以在金钱资助外,建立培训贫困生额外技能的渠道。例如通过设置校内兼职的方式,让贫困生参加校内兼职,以兼职的名义培养其工作的技能;完善校内相关社团的建立,为社团提供更多的资金,丰富社团的硬件设备,让贫困生加入社团,在社团中学习额外的技能;丰富校内的选修课,增加技能实训类选修课,让贫困生通过选修课学习额外的技能。上述的部分方式中可以辅以金钱作为奖励,起到金钱资助的同时锻炼贫困生能力的作用。

2.1.2重视贫困生人文关怀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往往难以与普通家庭的大学生良好的相处,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时期,贫困生的与普通学生三观的不同往往容易使二者之间发生冲突。针对贫困生需要来自他人关怀的需求,学校可以建立对贫困生的跟踪档案,分析每一名贫困生的人际交往状态以及交友偏好,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无意识的将交友偏好相同的贫困生互相介绍,增加贫困生交到朋友的概率,使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在为贫困生调配寝室时,也可以根据寝室内学生的观念以及态度,将能够与贫困生良好相处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寝室中,使贫困生交到更多的朋友。

2.2与贫困生合力解决其问题

造成贫困生家庭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当贫困生接受来自学校的单方面资助时,其自尊心往往会抵触这种单方面接受帮助的行为,特别是自尊心较强的贫困生往往会抵触学校的单方面资助机制,而对这些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方式便是与其合力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

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更希望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来自他人的资助,而学校在资助这种贫困生时,便可以利用其心理行为模式,让其自身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使其意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这样的贫困生便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来自学校的资助,同时对其应变能力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大多数贫困生贫困的原因是家庭缺乏经济来源,而学校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在掌握基本解决方案的前提下,与贫困生一同协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协商好方案后,学校可将部分任务交由贫困生独立解决,使学生和学校在分工明确的状态下解决问题。这时使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便可以缓解其因自尊心受损而对学校产生的抵触心理。

3结论

高校贫困生资助效果不佳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的一大问题,而本文以贫困生需求为视角,对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方式进行了研究。贫困生的需求存在多样性与典型性,而本文则提出了多样化资助方式与和贫困生合力解决问题的建议。期待本文的内容能够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涂荣.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及其实现机制研究[J]. 教育评论, 2017(8):3-6.

[2]陆雪松, 陈蒙. 创新资助模式,实现精准助困——以社团为载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J]. 学园, 2018(2):26-27.

猜你喜欢
需求完善贫困生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27:58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7:48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57:20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11:45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9:28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