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梅
摘要:语文的阅读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在学生学习语文上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语文的相关考试中也是如此,就算是在运用上来看,语文的阅读方面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比其他的學科要大很多的,但是我们的语文阅读在从这几年的学生语文能力的测评上来看,效果都并不是很好,在教育上,我们也不得不开始采取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阅读;主问题;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阅读本身就是人们能够获取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阅读所能够提高人们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们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所帮助。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语文,越是进入高年级,就会越难推进了,早年的时候,高中生对于名著等的探索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但是从这几年的中学生的阅读来看,他们不仅对于课外阅读并不感兴趣,就连对于教学课程的阅读课是不感兴趣,更不要说自主地进行阅读的探索,提起阅读来,更是连连摇头,教师和学生都是苦不堪言,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教学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呢?
二、案例原因
首先,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都很有功利心,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那些可以马上就能见到成效的科目或者内容上,但是对于像语文和阅读这样,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会松懈。
其次,我们在教材在选择一些文章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注重它们的文学性和学习价值,所选的某些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离得太远了,很难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最后一点,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沿用以前的方式或者教学模式,没有适时地根据时代的不同,学生能力的不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使教学的课程太过于死板,没有创新,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描述
(1)《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章是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里面的一个小片段,这本身就是应该学生要重点学习的篇目,应该通过教师的课程之后,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让他们自觉地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题目一目了然,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首先我们知道,林黛玉是一个悲剧人物,教师应该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做一个前情补充,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最重要的,然后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围绕着我们的主要内容——“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她是从哪一个门进去的?”、“进去之后,她看到了一些什么?”等等这样比较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先梳理一遍文章的顺序,当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并且加深自己的问题——“侧门进去有什么讲究?”、“林黛玉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心理活动?”等等,这样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找到实际可以表现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再结合林黛玉的性格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或者是否合理,这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到林黛玉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以及之前的前情提要,就可以指引学生对阅读《红楼梦》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猜测林黛玉这样的性格,进了贾府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教师再将后面的故事一揭示,学生就会对《红楼梦》产生很大的兴趣。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是一篇获得了奖项的新闻稿,里面的内容非常地沉重,这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体会生命的珍贵,这一片文章的意义非常重要,这是对于学生的情感体会以及精神上都会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应该重点讲解一下。首先,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很大的亮点,设置了很高的悬念,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其次,我们知道这一篇文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怜悯,因此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立意上设置问题。比如,可以围绕“奥斯维辛的内部结构顺序”这一个问题开始进行探索,让学生们去寻找,内部的协作顺序是什么样的?本来在了解文章之前,可能学生只是对文章感兴趣,迫使他们继续阅读下去,但是通过阅读,里面的字句都会冲击学生的内心,“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从这样的顺序中,我们可以知道奥斯维辛实际上就是一个监狱,那他是个什么样的监狱?里面的犯人都是什么“罪行”?里面的刑具以及看守人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文章的描述都非常的细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围绕这一个问题,从内部建筑结构上一步一步了解奥斯维辛,教师一层一层地深入,按照这样的节奏可以一路上引导学生,并且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方式也可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3)《故都的秋》,这一篇文章是郁达夫怀念自己家乡的文章,里面的文笔非常细腻,让人能够深切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思乡之情。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主问题——“作者描写了故都的秋的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到处都有秋天,难道说除了北方,南方就没有秋天了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景物会让作者这么念念不忘,一定是具有它的特点的,是在南方体会不到的,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一边读一边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帮助学生先去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故都的秋,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要找到答案,所以学生比如要认真仔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文章的写作的手法,对于景物的描写可以有哪些可能,这对于学生自己的作文的表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束语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问题就是要“精、少、妙”,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了解题意,又要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以问题不能够设置太难,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需要由浅到深,一步步地递进。
参考文献:
[1] 张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案例探析[J].科普童话,2015(26):73-.
基金项目:
北海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主问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2017B005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北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