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需不断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门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顺应了现代教育观提出的新要求,还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契合,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因此,本文笔者对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情境;游戏化情境;竞争化情境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及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顺利开展,而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化解这一矛盾,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情境、提供竞争化情境”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并服务于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在面對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时,往往陷入思维的误区中,而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这一思维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抽象化的知识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熟悉的场景中,并产生内在情感的升华,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
笔者在进行“分一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示动画:“熊大和熊二一共有6个苹果,他们想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同学们,可以帮他们分一分,使他们的苹果一样多吗?”这两个动画形象都是学生们所熟悉和喜欢的,他们的注意力被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所吸引,产生了学习热情,进而引起了他们对问题的深究、探索,因此,生活化情境将“平均分”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符合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使他们产生内在情感的拨动,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构建游戏化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不能一直延续,容易所外界事物所影响,往往产生低效学习等情况,而游戏化情境作为一种“外在”因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笔者在进行“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从游戏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首先组织学生开展“闯关游戏”活动,第一关:量一量,学生测量作业本的长度,笔者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测量的方法,第二关:估一估,学生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第三关:测一测,运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进而准确得出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游戏环节,学生的进度参差不一,为了使全体学生可以掌握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于是,进度快的学生可以帮助进度慢的学生,或者笔者及时进行指导,以达到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游戏化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提供竞争化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由于小学生自主意识差,仅仅依赖教师的讲授为主要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对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造成不利影响,而竞争化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竞争化的情境,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胜负欲心理,产生明显的思维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学习任务。
笔者在进行“3的乘法口诀”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记忆,首先提供一种良好的竞争化情境,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以“笔者出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答对记一分,不作答或者答错不计分,分数较多的一组获胜”为原则展开比赛活动,如:“3×6 9×3”,由于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团体意识和胜负欲,因此,竞争化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参与到一种良好的竞争活动中,产生竞争意识,还激活了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有意识记,并不断完善了知识认知体系。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实现心理机制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游戏化情境,这一情境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并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拓展思维的发展,同时,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提供竞争化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下激活自身的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汲梦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9(2):264-264.
[2]郑瑶.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6(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