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树维
[摘要]观察力的发展要靠思维,人的认知规律都是从观察开始,然后是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思维提高又促进优良观察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观察开始,在课堂上贯穿。落实孩子观察力的培养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情推理 观察表达 直观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要求孩子们在参与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孩子们演示操作:把一个完整的圆分成许多小的扇形,再把它们拼起来,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孩子们啧啧称奇,我追问:这个“长方形”与圆的面积相比谁大谁小?长方形的长、宽与圆半径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大家对第一个问题轻松回答,但第二个问题着实让一部分人着急起来。这样吧,我再演示一次,带着问题,大家瞪大了眼睛又观察了一遍我的操作,一部分人激动地举起了小手……
象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里数不胜数。新教材对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也贯穿始终。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主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学会观察,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在学校接触到的信息有8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失去了观察,学习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观察力的发展要靠思维,人的认知规律都是从观察开始,然后是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思维提高又促进优良观察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孩子一听讲就会,而一做题就错。以前我总归结为是孩子的学习目的不端正,或者是学习习惯不良等。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意识到,这往往是由于孩子的观察力差造成的。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师教,他们虽然和别人一样在听、在看、在参与活动,但他们获得的知识却是十分零碎,片面的。甚至其中还有自己主观性的错误。比如我在教学了圆柱体积公式之后,让孩子们判断:圆柱、长方体,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本来以为简单的一道题,却有40%的同学错误了,后来问了一部分孩子,他们说形状都不一样,体积不会相等的。这就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代替了观察和比较。
小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观察开始,在课堂上贯穿。落实孩子观察力的培养亦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坚持以下几点:
一、观察力发展要与其他能力统一,全面发展。
数学课上,我们注重孩子朗读,这是一个多器官并用的过程。实践中,观察力培养是一个多内容、多方法的综合训练过程。观察不仅仅是看和听,而且是综合适用多种感官以获取知识的过程。防止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不注重技能的锻炼提高,亦或热衷于各种技能的训练、提高,不注重知识和积累,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
在训练中,坚持多感官并用,美国人作过实验,青少年观察图片时,只用视觉,保持率为25%,依靠听觉保持力为15%;视听共用,保持率为65%。在教学中,教师演示操作时,会用自己的动作、教具、再配上合理的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强很多,就是这个道理。
二、直观性原则
根据心理学原理,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清楚,因此在教学中,都坚持直观、生动、形象性去选择科学合理的直观教具。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观察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观察)。
小学生感知的特点是无意性,情绪性。在没经过训练的一年级孩子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其他事物干扰,分散注意力,忘记了观察目的。因此,在最初,应围绕教学目的提出一些要求和任务,这样有助于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使观察有计划地进行。如前文所述,学生带着“长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有什么关系,去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这样的观察,围绕着目的展开,能收获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观察的积极性。
在对班上孩子的分析中,我发现,能妥善处理选择、判断这一类客观性命题的孩子,其观察力水平要强于同龄人,积极性也高于其他孩子。长期的教学中,那些能够使儿童产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对象,其注意和观察的效果就好,在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事先安排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數(家庭作业),在课堂上,把它们一一罗列出来,比较。所有孩子对其写法,读法都很一目了然。这样的观察,替代了家庭作业的传统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三、观察的条理性
在教材中,有很多情境图,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如何引导孩子认真观察呢?
1、按情境图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近及远,由远及近)
2、外部特征(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观察)
3、按情景图呈现的事物结构,可以由外到内,也可以由内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整体到局部。
观察力的条理性可以保证输入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条理性。而这样的信息也便于大脑管理。在处理较难的数学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往往引导孩子观察,找出其中的不变量,也是这个道理。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我们的教育对象更是需要观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观察成为一种有计划、目的、持久的教学活动,就从每天观察开始做起吧!
参考文献:
[1] 刘松林.教师语言艺术建设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贺广轩.孙光兵.教师的语言艺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刘旭. 班主任工作漫谈.成都:成都人民出版社,2000.
[4]靳玉文.教师行为素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