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翠坤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品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阶段之一。农村小学生因其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情况与城市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少农村小学生常伴有自卑,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家庭普遍存在重教学忽视教育,重教书忽视育人的现象,以致使学生对健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因此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逐步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农村特殊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相应的研究,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充分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特殊学生;人文精神;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甚至有的夫妻双双外出,无暇照顾孩子,将孩子交给隔代人看管,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在城市打工的一般都会在工地上,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性质都不安全,极容易造成伤亡事故,这样就出现了许多不完整的家庭。此外,人们对自己的幸福和婚姻观念已经有根本的转变,很多人在婚姻中不愿意委曲求全,而往往是通过离婚来解脱自己,有的觉得孩子是累赘,对孩子不闻不问,从而造成了单亲家庭。而学困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对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学校抓得紧,家里没人管的矛盾局面。
一、农村特殊学生心理行为及表现: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长期一线观察,我发现农村特殊学生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情绪明显消极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特殊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被老师和同学歧视,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性格比较孤僻
这些孩子因家庭变故或学习上的吃力而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
3..认知水平较差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因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引导,导致迷恋上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从而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特殊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和研究
影响以上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特殊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成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既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通过沙盘、玩具等设备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2. 建立和培养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让教师们观念统一,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得不偿失。通过培训,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3.与家长加强交流,办好家长学校
尽管这些学生的家庭不太圆满,但是学生的监护人仍旧有抚养学生的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學习环境是必要的。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联系学生的监护人,让监护人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我校是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否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4.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际合作。
不同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请心理咨询专家到校讲座,鼓励教师出去学习,从而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各校间的差距。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思想启蒙教育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在针对农村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上,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海燕出版社,2001年版
[2]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