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 杨小刚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构建办学质量监测及评估机制,实现技工院校办学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和存储,提高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通过大数据管理,旨在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技工教育规范发展,助推技工教育管理创新。
关键词:技工教育;大数据管理;质量监测;评估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技工教育社会认可度的任务依然艰巨;技工院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内部管理等内涵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技工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现状
目前,技工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主要存在监测与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质量意识还不强;质量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校内部,行业、企业参与不够;教学质量监控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建设标准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够突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教学质量监控評价主体单一,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及企业、学生与家长多方参与的机制。
二、技工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数据管理
大数据管理是以数据为本质,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技工教育规范管理、监测评估、督导评估。通过大数据的管理与评估,规范技工院校督导评估,建立技工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支撑是大数据管理。
(二)监测与评估
监测与评估关系技工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关系到技工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监控与评估,就是对教育质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旨在通过大数据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技工院校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加强对技工院校的督导与评估,建立和完善技工教育的评价体系。手段是监测与评估。
三、基于大数据的技工教育信息技术管理平台构建
(一)技工教育信息技术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一是技工院校需求。设定质量提升年度目标计划,开展自我运行诊断,填报质量监测数据,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对比年度目标和各类标准,建立预警机制,逐项做出自我诊断结论,列出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提出解决对策。二是第三方管理需求。全市技工院校数据汇总,按类别、属地、办学层次分类统计,数据国家标准、市级标准、同类院校年度目标比对,核心指标监测,专项及综合评估,设置指标权重、系统生成评估结论,生成全市技工教育量年度报告。三是管理部门需求。全市技工教育目标设定,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属地数据统计及分析,全市技工院校数据统计及分析,全市技工院校综合排名。
(二)技工教育信息技术管理平台整体架构
一是搭建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包括数据标准中心、数据采集模型设置、数据采集权限设置、市级基础信息设置、校级基础信息设置、数据在线采集等。二是指标管理平台。包括指标标准库、市级指标管理、校级级指标管理等。设置各类指标的信息标准库;在市级平台设置的目录基础上,各学校可以进行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指标设置。三是质量年度报告管理平台。包括报告模板管理、语义分析模板管理、报告图形分析模板、报告在线自动生成等。四是数据分析平台。包括大数据分析模型设置、校级大数据分析、市级大数据分析等。五是第三方监测管理平台。依托第三方资源,适时组织专家,采取关键指标监测、分办学层次或分区域抽检,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技工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复核。
四、基于大数据的技工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应用实践
一是建立了大数据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实现了技工院校办学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和存储;开展数据分类别、分属地、分办学层次的全口径统计,为市人力社保局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完善了技工教育质量管理监控机制,促进了技工院校建立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内部治理保障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优化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增强了教学工作的活力和竞争力,建立数据动态调整机制,为真实、客观、动态地反映技工教育的办学现状和特色,按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人力社保部门适时对质量提升监测数据体系进行动态调整。
四是推进了系统互联,实现了数据无缝流转。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思维是数据建设与数据开放利用,数据的采集、流通与流转。但在数据无缝流转使用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隐私的保护与数据的开放利用成为矛盾的对立双方。
教育大数据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方法论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目标导向、自我运行及诊断、第三方监测、自我持续改进的技工院校质量提升工作机制,促进技工院校聚焦问题,及时改进,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2]杜婧敏,方海光,李维杨,仝赛赛.教育大数据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