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婷
摘 要:本文从笔者自身所教授的活动领域中探讨了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在游戏,一日生活中进行语言活动、数学活动教育。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玩中学
《幼儿园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如何在幼儿入园的一日时间内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学,就成了每位老师的重中之重。
幼儿阶段,3-6岁,正是对学习有着强烈渴求的阶段,正是养成生活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段。作为教育者,需要熟悉掌握幼儿每个阶段学习的规律,了解及更新“学习”的理念。在所有的教学方式中,我更倾向于通过引入大自然、玩具、绘本等学习媒介,让孩子在快乐的“玩中学”中获得成长。
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进行教育?如何在游戏中渗透教学?我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从所授活动领域浅谈一二。
一、语言活动教育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不是语文课。不以会背几首儿歌,会识多少个字为衡量标准。我们更应该突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的拓展能力。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语言交流可以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针对我所在班级情况为例,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规范语言,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我刚接触本班级幼儿时,发现很多幼儿有一个不好的表达习惯,在表述某件事时,喜欢用“这个,哪个”“这边,那边”等类似的词语来概述。这种用语习惯在成人中也很常见,正因为常见,所以很多家长,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潜移默化”不以为意。这往往又加重了幼儿在表述时的模糊不清。
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幼儿进行表述时,要求幼儿一定要清晰,明确。如在一日户外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分辨两颗树的高低大小,提问时要求明确“是左边的树高还是右边的树高?”并要求幼儿完整表达,通过老师不断的强化,幼儿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运用。
2.掌握词汇,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
农村的孩子,因为地理环境、家庭条件、教育观念等的差别,相较于城市同龄的孩子,语言词汇的掌握较缺乏,从而在语言表达上有所缺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对孩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育。例,通过增加幼儿的阅读和倾听时间来提高幼儿的词汇。在讲述故事时,老师会罗列這个故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词语,通过故事的讲述,不断重复,加深幼儿印象。并在平日中不断强化,提高幼儿认识。比如,在一个故事中,提到了“五颜六色”一词,除了在故事中的强调外,老师在课后也不断深入,“今天小朋友们穿的衣裳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你们看,我们墙上的装饰五颜六色。”这样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老师的几次示范后,就能自己尝试应用。虽然偶有时候用的不是很准确,但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老师的纠正和孩子自己的学习,孩子掌握起来也很快。
此外,在创设语言角时,让幼儿加入其中,进行创设。例在材料的投放时,老师结合数学活动中图形的认识,确立主题。以“圆圆的”一词为例,先在活动中请小朋友以“圆圆”一词说句。如“圆圆的月亮像......”。收集幼儿的句子,老师再将这些句子稍稍完善后,将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在用卡纸订成的“书”上。投放在语言角,因为收录了小朋友自己的话句,孩子们很感兴趣,不断创造。如此,我们又延伸出其他图形或题材为形容词的图书。让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创造。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因我是新到班的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班上的孩子们都比较害羞,连和老师说话都是音小如蚊,更不用说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循序渐进。一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和小朋友交谈,先从较大方的孩子入手,和他进行随意的交谈。孩子都有“从重”心理。看见老师和一个小朋友谈话,慢慢的都围过来,七嘴八舌的加入到和老师的交谈中。一段时间后,老师和彼此都较熟悉后,再利用早晨入园或下午离园时间,让小朋友们来谈谈,早上吃了什么?今天干了什么?等等较随意的话题。这个阶段后,孩子们就能较大方的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了。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后,再在每天的晨间活动和离园活动中设计表演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喜欢的故事,最后再过渡到比较细致的对某件事情进行讲述。如此,孩子就会越来越大方、自信、大胆。
二、数学活动教育
说到数学教育,更多人则把它归纳到加减乘除一类,在幼儿园阶段,就直接、简单的用加法、减法、数数、写数字等来表示。前文中笔者讲述刚到幼儿园时,家长向老师的抱怨中,就有孩子不会数数一项。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真的只是以上的内容吗?
老师请一个数数很流利的小朋友数给老师听,这个小朋友很快就从1数到了100。当老师问,“我有10个苹果,我要找一个和它数量一样的数字宝宝来表示”时,孩子不知道了。
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只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而知道,掌握而掌握,而不去管为什么让孩子知道?让孩子知道什么?
很多时候,数学不只是具体的表现在加减法上,它更多的是一种数和思维的概念。
幼儿学习数学,从他们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入手,再逐渐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这样,幼儿理解就相对简单。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为幼儿提供数学氛围,帮助幼儿认识“数学”
幼儿园的一切环境创设都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它融入了各领域活动内容。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我们就可将颜色,形状,数字等融如其中。例。老师在讲解颜色的认识时,我们就可通过幼儿在教室环境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能潜移默化的掌握你所想要表达的知识。
2.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应以游戏为载体”。这句话我们提了很多年,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更多的是以课程的形式,加入游戏,进行教学。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孩子的兴趣如何,就不得而知。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进行数学教育时,除了在活动中的讲解,我们更多的是在户外进行。
在一次点数活动中,老师将孩子带到操场上。时值金秋,学校的梧桐树叶纷纷落地,老师让孩子们去观察树叶,进行捡树叶比赛。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投入到活动中,随着老师一声时间到,孩子们回到老师身边,一一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点数。再由老师出示数字,幼儿按照数字搜集相等的树叶。如此几次,很多幼儿能较好的完成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建立了对数和物的关联。孩子们身体得到了锻炼,教育目标也完成。
如此,在老师的不断坚持中,没有教材、没有“家庭作业”、不会写字、不会背很多首唐诗儿歌,更不会英语。但孩子却从这样的教学中得到了质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仍能在“唯知识为重”的农村,得到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