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摘要:语文学科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博学多能始终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学生要多能,必须多学并達到博学,这仅仅依靠课内教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开辟第二课堂十分必要。语文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多读,扩大知识面,还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笔,提高习作水平,增长学生才干。
关键词:博学;多能;第二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252-01
开辟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经常说博学多能,首先要博学,然后才会多能,这也可能是为学之道吧。近几年,笔者除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外,还对第二课堂教学的开辟作了一些探索,这也是基于“博学才会多能”这一认识而做的,现将这些做法作一回顾。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1)诱导:通过启发思考、动机激发、目标带动等方法,使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向预设的方向进行转移,这就是诱导。①结合文本的阅读,向学生简介作者的重要文章或主要文集。比如教学《故乡》,可介绍鲁迅小说集《呐喊》和《仿徨》;教学《春》,可介绍朱自清和他的散文集《踪迹》和《背影》。②通过征文、讲故事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找出先进典型,推广他们阅读方法,分享他们阅读经验。③教师有选择地朗读或播放典范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视听愿望,激发他们渴望阅读该篇文章的浓厚兴趣。④在黑板报或学生自己编的小报上介绍一点书讯,使学生从中得到新鲜信息。这些工作事先并无什么计划,也不定时,无非是起使学生兴趣转移的作用。
(2)引导:引导与诱导目的都在于启导、引领,但前者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初中学生的阅读目的和小学生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已由“以兴趣为动力”向“应用为动力”进行转变,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目的读书”上多想办法。
其一是读有益的书,读书不能猎奇,更不能读不健康的东西,学生读书常常不加筛选,我们一定要及时了解并要多加指导,使他们知道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读而无获。其次,要指导学生会读有益的书,要善于把书中的“益”找出来,并吸收利用。
其二是指导学生善于用思辨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古代经典作品有继承性的吸收,国外名著的阶级性分析,既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又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针对阅读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情感、道理或哲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使他们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其三是引导学生阅读与语文课本有关的文章或文集(不仅仅局限于必读经典书目),这既能巩固课内阅读成果,还能深化学生对相关文章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3)推荐:推荐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好的文章或书籍,要求学生都能认真阅读,还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教师在报刊上或网络上看到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文章,及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发给学生阅读。在推荐的时候,一要注意阅读内容的趣味性,二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教育性,三要注意文章题材的多样性。
2.要学生动起笔来
不但会读,还要能写。动笔,光课内是远不够的。就以作文来说,课内作文在选材、结构等方面要受些制约。就活跃思路这点上看,学生的日记远比作文要好一些,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动起笔来。
一是写周记,一周检查一次,老师只阅不批,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也可选几篇发在校报上。周记没有体裁、主题、内容等限制,发现什么写什么,什么感触最深写什么。通过周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还能给学生留下生活的印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是写读书笔记以及书、影评等。这种形式比写周记要求更高,难度也大,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先分析阅读材料,有重点记,有感而评;二要指导学生“我口写我心”,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写笔记与评论不能一概而论,篇篇要求,应有感而评,有益才记。如果不分重点,不分主次,统一要求,学生就会认为劳而无获,失去动力。
三是开展编报活动。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编报小组,自己动手编写小报。小报内容可选编,可自己撰写,可反映身边小事小情,也可反映社会大问题。这种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见闻,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课外阅读等活动的开展,有的学生对语文的某一个领域常常会颇感兴趣。如有的学生特别爱读古诗、古典小说,作文中经常引用古诗,语文老师一定要给以表扬和支持;还有的学生在读书笔记上每次都会记录一些古今中外科技珍闻、发明创造等内容,我们也要予以肯定。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将看到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写些小品之类的东西,这也要及时指导和鼓励。
兴趣爱好,平时不易发现,可结合语文学习适时举行一些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会掌握许多情况。中学阶段不是出专门人才的阶段,我们也不能要求学生定向发展,但在全面打基础的同时,充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某种不正当的偏爱,则要加以引导。有的学生特别爱看长篇小说,看的习惯也不好,走在路上,吃饭时也看,深更半夜还要看。这就要加强教育,不能让它影响身心发展。
4.增长学生的才干
学生不仅要习得知识,更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上能完成一些,关键还是在课外。开辟第二课堂要在增长学生的才干方面花大力气。能力培养的途径无非是要学生动口说、动笔写、动脑想。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通过故事会、诗歌朗通、演讲比赛、讲笑话、说相声等办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要有尖子学生带头,又要组织所有学生全部参加。如班级有个朗通小组,其中有几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好,就依靠他们去带动其他学生。他们平时很注意电视或广播里的文学播音节目。有些要求有表情朗读的课文,也叫他们去朗读,起示范作用。
通过编报活动,增长学生编写方面的才干。编报活动形式多样,有手抄报、黑板报、校园或班级简报,还可以在重大节日到来之前组织学生编一期专刊,如国庆要闻、中秋趣事等。
通过写周记,记文摘卡、写读书笔记、给板报编稿、参加作文比赛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活动是富有成效的,学生作文条理清,思路活,语句也生动起来。
要求学生动脑想,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遇事会思索的习惯。如:是与非,片面与全面,现象与本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等,都要会分析鉴别。当然我们不能过高地去要求初中学生,但也应在这方面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韩艳娟.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教改研究)2016(05).77.
[2]彭伟星.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J].好家长(生活教育)2014(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