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杨越
摘要:在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音乐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可见音乐学科的重要性,故我们应该将其与其他科目同等看待。连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情感以及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德育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故音乐教学也应该有所行动,积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从三个方面说明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学;教材;教學方法;榜样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85-01
引言:德育具有社会性,映射在教学中就是对学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还有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政治观念以及政治信仰,是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生长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有基本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而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人的作用,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必然,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1.立足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经过多人编写,具有极大的价值,故教师在授课前应该仔细分析教材,理清教学思路[1]。具体可以从分析教材编排方面入手,弄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科学安排课时。而且,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有特定的主题,教师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教材内容中,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开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每一节课中的练习部分,注重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标题是“举杯祝福”,要学习的歌曲有《歌唱祖国》《举杯祝福》,明显能看出本单元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人点,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时引导学生对于歌曲的情绪进行充分感受,再分析强拍、弱拍起唱的区别,进而分析演唱力度以及情绪对于歌曲表现力的作用,再分析如何演唱才能抒发出对于祖国的热爱,将学生的爱国情绪完全调动起来。
2.创新教学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尤其要注意方法的使用,由于德育内容稍显严肃,并且比较枯燥,如果采用宣教的方式将其与音乐教学生硬结合,则很难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还会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变得气氛沉重,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对此教师就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时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融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微课视频、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等,让课堂氛围尽可能轻松愉快,这样再去进行德育教育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微课视频或者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公益片等,让学生在视频以及音乐中感受爱,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意识。除了视频,教师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选择几张关于爱心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伴随音乐声,教师进行生动的、有感情的讲解,这样学生会更容易进入情境中,也会有更多的感悟。
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刚褪去了小学生的稚嫩,心智发展逐渐成熟,此时身边人对他们的影响非常重要,要使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更加有效,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领好的榜样,身体力行,让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呈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仪容仪表、教学态度,让学生看到职业素养,这属于外在的技巧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品质,内在的修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学生。在这样的榜样的带领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这样的改变是意义深远的,是长久的[2]。如果教师在教授如《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类的课程时,自己都不能做到饱含感情,那就难以要求学生完全进入状态,最终可能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无法进行德育教育。故教师除了从授课的角度来考虑,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还要从自身角度考虑,发挥榜样的力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应该将其渗透进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音乐作为一门有着重要的教化人心作用的科目,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立足于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自然地将其融入实际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德育教育更加高效,最后,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海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J].文教资料,2010(10):123-124.
[2]钱莹.解析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13(7):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