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多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偌大的一所学校来说,自然也要有其一定约束和运行规律,而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则是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参考一些成熟的理论基础上,也尝试过相应的实践与探讨,现总结出几点可行性强的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办法,分享与各位同仁。
小学学校 教学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35-01
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是保证一所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智慧、细心而富有爱心的学校领导,总是会制定出很多规范化管理的条例,而相反地,不当的教学管理之法,只会严重影响到管理质量。笔者在参考一些调查报告和结合自己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若干规范化管理措施,不足之处,还请同仁斧正。
1.当前我校教学管理中暴露出的部分问题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学校的管理者,其管理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一定要正确并且与时俱进。因为,这是奠定整个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就如同高楼林立之前,必须将地基深埋一样。笔者认为,管理学校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即将管理的措施、方法和权利层层下放,逐步细化,确保每个管理的内容和环节,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如此,学校的各级领导就可以“放手不管”,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管理现状来看,很少有教师重视这一教学管理的思想,大部分管理者依旧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由此导致的责任分工不明,权利义务不均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学校,忽视了对教学管理者的约束,使其自身的管理形象不端,又如何能够让其他学科教师和广大的学生群体信服,基于此,提出了规范化管理校园的设想。
2.实施小学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1)树立良好管理理念,强化思想导向的先进性
作为学校的领导,不论职权多大,责任多重,都要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如此,对于底层的教师来说,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等自觉约束自己,行的端、坐得正,就可以树立正确的形象,从而全力要求各级被管理者。而对于在校的小学生来说,当他们看到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语文教师、校长、教导主任以及班干部等树立的良好形象,自然也会纷纷效仿,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优秀行为品质,进而促使整个学校的管理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真正实现“不管”。
(2)明确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有的放矢
作为管理者,还应当明确规范学生言行,树立良好教学形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有了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也能确保管理策略大方向不变,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的放矢。比如,对于我校来讲,通过召开各个年级的教学管理总结会议,使我校各级管理者明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目标:其一,健全我校的各项管理条例,如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学生宿舍卫生保持条例、日常防汛、抗旱应急制度检查等等,确保每个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完成。其二,健全基本的校園生活和学习设施,强化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其三,教师要定期接受职业培训,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率马以骥。其四,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珍爱生命,自立自强,乐观生活。
(3)重视德育引导,落实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德育是每个学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是管理者管理好学校的重要途径之一。恰当利用德育手段,可以让规范化教学管理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比如,作为学校的校长,可以经常走出办公室,多去操场,看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带领学生做游戏的,此外,校长还可以和儿童一起游戏,比如,丢沙包、跳房子等,让儿童和学校的教师感受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那么严肃,校长也是可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这样对于团结校园氛围,提升整个校园的核心凝聚力是很有帮助的。其次,作为各个年级的班主任,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德育的活动,比如,“中华美德故事知多少?”、“我为祖国唱支歌”等,如此,让儿童利用课余的时间,多多阅读一些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接受精神的洗礼,价值观的熏陶,在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优秀美德感染下,成长为一个自律自强,不骄不躁,勤劳勇敢的新时代好少年。此外,这些活动的创办,还可以丰富儿童的业余生活,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最终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管理好一个班级不易,管理好一所学校更不易,但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也总会有解决的方法,对此,笔者针对我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简要分析了一些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实施对策,详细可参考文中的建议,当然,笔者认为,自己在规范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依旧有很多不足,但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吴金彪.浅议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2]马庆宏.浅谈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A].《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
[3]崔燕敏.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中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治理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