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里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就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品味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社会发展对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感受美;发现美;品味美;创造美
什么是审美能力?尹少淳在他的著作《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中说过,在一般的理解中,审美能力其实是在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引导下,对现实或艺术中的实物对象进行审美发现、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的能力。美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大自然等都能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身心成长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能力、心智也在逐步发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效率。兴趣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对美、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理解美术的深刻含义。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需求,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获得艺术熏陶和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以下统称“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锦绣飞花大歌情”这一单元时,教师思考:学校地处沿海地区,学生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学习兴趣并不强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少数民族文化,并积极、主动去探索呢?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准备了一大段有关壮族的视频资料,包括桂林风光,壮族歌舞、服饰、壮锦、面具等,通过有声有色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距离。通过直观的图像了解壮族的歌舞特点,欣赏壮族人民特有的民族服饰和生活环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壮族人民丰富的情感,了解他们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生活,同时感受到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意义。
二、走近生活发现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身边各种美的事物。生活中的美不是偶然的,只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发现而已。一处景之所以美,是因为你觉得它美,美的感觉存于心中。有时候很多美的念头闪过脑海,无法捕捉,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美就藏在心中,只要心中有美,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找到美。例如,在教学湘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以下统称“湘美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小雨沙沙”时,教师先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引导学生回忆:你看过的小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受?你对雨的印象是怎样的?然后,再利用课件播放春雨之美。春季,伴随沙沙的小雨,小笋儿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露出了可爱的尖尖头,惊喜地看着这美丽的世界;太阳菊扬起了笑脸,迎接沙沙小雨,凉爽惬意……春季的美,总是令人感到倍加欣喜,勃勃生机,一丛丛新绿诉说着生命的可贵,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接着,教师呈现小雨中各具特色的植物图片和雨中的校园、家乡的风景照片,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大自然的美,从而找到心中的美,找到生活中的美。然后,用拟人化的动、植物在雨中玩耍的图片和小雨中自然风光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自然和艺术之间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鉴赏名作品味美
鉴赏名家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限,想要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和审美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接触一些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名家作品鉴赏就是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里,各种形态的艺术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艺术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的愿望。艺术世界中,美总是以千姿百态的风格感染和熏陶着人们,让人在不经意中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领悟艺术美的真谛,接受艺术美的启迪。例如,在欣赏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西合璧的探索者”中的《奔马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徐悲鸿大师学贯中西,他在欧洲苦学8年,师从世界最有名的动物解剖学教授。在绘画技巧上,他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他的中国画在以线为主的基础上融入西洋画法,别具一格。徐悲鸿喜欢画马,他画的马有很深的时代感,反映了他深深的爱国之情。《奔马图》是他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听到日本人再次攻打长沙时,忧心如焚,挥笔画下的。这匹马融入了他全部的激情,它不仅仅是马,也代表民族,代表他的激情。他用大写意的手法,只用大的墨块画马,几笔就完成。在这幅作品中,学生既看到了中国绘画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又领会到了中国画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样的艺术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四、丰富实践创造美
美术活动是丰富学生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视野,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与活动融为一体,不断地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的画、剪、摆、贴、拼、卷、捏等制作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美术课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湘美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手形添畫”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手形,初步感知手的结构.然后再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互动玩手影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对手形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利用手指弯曲与组合可以变化各种有趣的手形,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小手放在纸上,沿着外形描绘出轮廓,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手形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想到小树,有的学生说想到大象,有的学生说想到花儿……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通过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形象,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举一反三,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并把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既让学生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发现美、判断美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艺术的窗,成为美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