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娟
摘要:随着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动,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儿童入学安置的主要方式,保障了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通过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能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逐渐和正常学生一体化,慢慢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但是,随班就读智障生是否接受了适合自身的教育,可以从智障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反应出来。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提升智障生课堂参与的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课堂参与
20世纪90年代,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备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融合教育提倡“零拒绝”,主张消除传统隔离式的特殊教育形式, 让所有儿童都能够在普通学校中共同学习并取得成功,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
随班就读模式的推进,使学龄特殊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了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但是,据目前的研究发现,随班就读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随班就读智障生(以下简称“随班生”)方面,如课程设置、师生的认同和接纳度、心理疏导等等,直接导致了随班生的教学效果偏低,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课堂问题行为频出,参与度低或者无法参与课堂,出现了“随班混读” 、“随班就坐”的现象。
1 建立随班就读生发展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让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正常儿童的学科成绩上,对随班生不闻不问,导致随班生厌学、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热情递减, 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教育评价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行为的效果,因此,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对随班生进行综合评价,挖掘随班生的特长和亮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与随班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相结合,具有多样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
2 制定随班就读教师考核机制
普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指标,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称和薪资待遇,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班就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能调动随班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励考核机制,让随班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和随班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上给予随班生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上的每一项活动中来。
3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随班生的自信心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普校教师中极大多数赞成融合教育的观点,但他们绝大多数更愿意选择特殊学校来教育特殊儿童。这就反映了随班就读模式在普校教师群体中的支持度不高,直接影响着随班教师对随班就读生的接纳态度。
随班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往往会受到忽视和排斥,很难取得正式成员的身份,他们普遍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一般随班教师都采取降低难度和要求的教学方式,极少给予其参与课堂的机会,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普通学生的学业上,导致随班生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转变随班教师的教育理念,消除精英教育文化,让随班教师认同随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营造融洽、有爱的班级氛围。
4 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在我国部分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太过于枯噪乏味,随班生的学习能力无法消化学习内容,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所以,要根据随班生的能力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数字课堂和智慧教室,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调动随班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5 发挥资源中心的整合协作作用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市、县级资源中心纷纷设立,推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的高效运转。资源中心的设立是为随班就读生提供教育发展评估、协助随班教师和资源室为随班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资源室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服务、以及巡回指导资源室。所以,资源中心要发挥整合资源,为资源室提供协作服务,为随班生提供评估和特殊教育支持,让随班生能在普校接受到最适合的教育,真正融入到普通班,与普通学生一体化,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正常参与到每一节课堂活动中。
6 发挥资源室作用,加大随班教师培训
大多数随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对特殊教育、随班生特征的认识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力所不及,容易忽略了随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效果,随班生基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要及时发挥资源室的作用,加大随班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随班教师的需要提供特殊教育业务支持,如制定随班生的个别化教学计划(IEP)、指导IEP的实施、召集随班教师开展教学讨论会、定期开展随班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为随班教师提供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平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随班教师会逐步转变传统一刀切的教育观念,在随班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如随班生差异化教育目标的设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参与的常态化管理、随班生心理的疏导等等。
7 营造融合校园氛围,发挥同伴支持效应
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特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据随班就读生同伴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随班生是处于被忽视的社交地位,第二,随班生在交往上难以维持主动角色,交往对象单一,交往方式受限,与普通学生的交往行为差异明显,以及情绪不高。第三,普通学生将随班生评价为喜欢制造麻烦和说谎话的角色,态度上有协助和关怀的积极态度与忽视的消极态度。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德育处组织的学生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家长会交流、开展融合运动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儿童,理解融合教育,真正接纳学校的隨班生,能主动的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协助。在这样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下,随班生在每一堂课和每一项校园活动中都能快乐的参与,享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逐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8 家校共育, 促随班生自信成长
随班生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随班生的教育成效。智障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往往容易让家长产生过度溺爱,放纵其自由成长的心态,导致智障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时出现了生活自理能力差,课堂问题行为频繁,教师教育困难等等问题。所以,家长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智障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协助随班教师制定随班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实施,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表现。同时,家长还要对孩子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多为他们创造人际交流和生活适应的实践机会,让随班生在家校共育下能更加自信、更加快乐的成长,使其真正爱上学校,爱上课堂,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随班教师能充分尊重随班生的个体差异,多为随班生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相信定能促其健康自信的成长,成就随班就读智障生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翠.霞宋婷.提升随班就读智障生课堂参与的路径创新[J].中华少年,2015.
[2]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J].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郝晓川.随班就读质量提升:问题与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
[4] 黄美贤.随班就读轻度智障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J].现代特殊教育,2012.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