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19-09-10 04:13陈雅姣
高考·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从各个药学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为出发点,并从培养目标、服务意识、师资队伍、反馈体系、服务平台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对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在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药学服务逐渐成为公共卫生体系中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药学服务人才的重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使学生毕业后既能适应岗位需求,又能适应药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1.药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大量掌握医药服务的技术人才。药学产业属于知识型产业,其要求相关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水平。现代医药产业也多对应着各种药学服务产业,如:药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电子商务等。在生产类型的药学服务产业当中,普通的试验、技术、管理、咨询等类型的药学人才缺乏,在生活服务类型的医药产业中,基层人才严重不足。当前医药服务类型产业更重视服务质量,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药学的理论和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以此,提高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高职院校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趋势

高职院校主要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类型人才,因此,在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的方式上,应从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此为教学主线设计培养策略,使毕业生不但拥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而且还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从专业性逐渐向技能型发展。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同时我国人口现状老龄化趋势明显,因此对各种药学服务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提高此类型人才的服务意识以及职业能力,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趋势。

3.高职院校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3.1制定和产业相适应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可以发现,其药学专业人才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一些基层的医疗单位以及药品经营和生产等工作。因此,药学专业应针对药学服务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和医药产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在专业的设置上做好与行业的对接工作,开办更多具有行业特色并能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同时,合理调整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积极开设和行业对接的实验课程和训练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针对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重点面向药品生产、经营、基层医疗等机构和企业,培养出集药品生产、药品管理、药品销售、药学综合服务等岗位技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1]。

3.2设置药学服务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类院校的药学服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基础性类型药学服务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中此类型人才既能为药剂师提供辅助,又能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等基础服务。因此,要求人才应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药学方面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将药学服务作为核心课程内容,可设置以下几类教学模块,首先,可开设病理、生理学以及生化等在基础医学;其次,可设置药剂、药物化学以及药理等药学科学,再次,还应开展综合服务课程,如:药品咨询和患者评估等;最后,可设置沟通、心理、药事管理等课程社会行为课程,这样可更好地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设置,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3.3加强人才服务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针对药学专业的定位以及办学目标,改进原有教学目标的弊端,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的比重,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可按照医药企业、医院等工作流程设计任务,同时增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训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按照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交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其职业精神。药学服务要求人才具有服务意识,同时具备仁爱之心。不但应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人文情怀以及道德品质。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过程中,不但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还应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为患者提出日常保健的建议。从不同的层面尊重、关心、服务患者,展现出人才的人文情怀,在服务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能够关心和尊重服务对象。例如:可组织社区活动,提高学生药学服务能力,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不断通过实际服务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从而培养其职业精神。

3.4建立高素质的药学服务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可通过向校内引进高层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以交流学习和深造的方式,不断提高药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职业资质考试,重点打造“双师型”队伍,在聘任职称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向此方向倾斜。加强高校和企业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制定出专业教师进入医药企业或者医疗机构内进修的制度,从而提高其在教学上和岗位之间对接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优化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教师任用制度,选择有丰富一线岗位经验、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并且在聘用之后签订责任书,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进而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首先,教师应更新自身观念,不断研究和学习最新的医改方案,提升自身医药方面的教学能力,其次,和具有一线岗位经验的教师不断学习,可利用业余时间到药厂、医院或者藥店等地方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与经验丰富的兼职实践教师共同组建“双师”队伍,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

3.5完善人才需求的反馈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效果反馈,可组织监督小组进入班级听课、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专家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关注行业动态以及国家政策,并和企业、医疗机构等定期沟通,了解行业需要,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增强校企之间的互动。对毕业生展开跟踪调查,完善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反馈,如:岗位类型、工作环境、岗位要求、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等内容。以此获得各个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3.6建立完善的实训中心以及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应结合药学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模拟各种实训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模拟药品质检中心、中西药房、静脉配置室等。还可通过和医药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创建校企股份制企业,如共同建设药房。创建药学咨询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药学服务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能整合教学资源,如:将教师授课视频和课件,学生的学习资料等,在平台上上传,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或者下载学习。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训中心以及服务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2]。

在实训中心建立完成之后,可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药学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服务能力,例如:如何判断处方的合理性,怎样进行合理药品的配发,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第二阶段——校外结合实践。让学生进入社区和药房等地点,现场进行实践学习,强化学生在服务能力,使其熟悉日后的岗位工作环境。第三阶段——高级模拟实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水平,例如:正确指导各种患者科学用药,生活中如何正确急救,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如何储备家庭急救药箱等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可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展开现场教学;或者模拟教学情境,在服务者和患者之间对话过程设计教学问题;为学生设计整合实验,使其具备对案例中的处方进行整改的能力。通过以上实践教学设计,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重视药学服务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7重点模拟药房,实现情境教学

高职院校的模拟药房是按照国家对药品经营与治理管理的标准,和社会上的药房展开合作,并且按照药房的设计在校内建立的训练室,模拟药房和传统的实验室不同,其可实现模拟和实践教学。在模拟药房中,学生能够模拟处方的调配以及药品的销售等环节,同时还能开展药品分类、摆放、入库、出库、检验、保存等实训项目。当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药品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模拟药房的建立可补充教材知识的不足,让学生对各类新型的临床用药有所了解,全面认识各类复方制剂以及保健药品,提高其对各类药品的熟悉程度,快速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在模拟药房中,可开展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案例与PBL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3.8脱离各种执业格考试的限制

當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药学专业的教学方面,过于重视各类职业资格证的获取,课程设置方面也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为重点,这样不符合高职院校在药学专业上的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因此,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药学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了一些问题:如:药学方面的服务类人才出现短缺的现象,药学服务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药学服务类岗位社会化现象不明显等。因此,需要将服务能力纳入到高校的药学人才培养课程当中。这样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能解决我国药学服务人才匮乏的现状。此外,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提供基础服务人才,来补充药学服务行业服务人才的不足。根据执业药师的考试要求,学生要在毕业3年之后才能参加,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应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以符合就业要求为主要教学目标,脱离各种执业格考试的限制,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的药学人才。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针对药学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定和产业相适应的培养目标,设置药学服务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人才服务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药学服务师资队伍,完善人才需求的反馈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训中心以及服务平台,脱离各种执业格考试的限制,重点模拟药房实现情境教学,培养人才服务环节的人文关怀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型药学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慧.以培养药学服务技能为核心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55-56.

[2]宋梅,郑敏,赵功宝.基于岗位胜任力提升高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效能[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05):249-252.

作者简介:陈雅姣;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07;籍贯(具体到市):江苏扬州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