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
我校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和当地的特色,借助课程专家的力量,将核心素养的理论转化为学校可操作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
一、充分明晰学生培养目标,寻求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努力寻求学校层面学生培养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在培养目标上指向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
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我们想要培育怎样的学生?答案是“志雅少年”。那什么样的学生算作是“志雅少年”呢?为此,学校组织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志雅少年”的特征,最后形成共识:“志雅”是心怀志趣、勤思雅行的意思。心怀志趣包括身心健康、举止文明、个_生发展,侧重于做人和生活,心怀志趣的学生应具备健康力、人格力;勤思雅行包括勤学善思、动手实践,侧重于学习和做事,勤思雅行的学生应具备学科力、学习力、实践力。于是,我们以“志雅”为校训,将抽象的培养目标具象为“身心健康(健康力)、人格健全(人格力)、学科素养(学科力)、学力发展(学习力)、特点鲜明(实践力)”五大核心素养。可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在这五大核心素养中大多得到了积极回应。
二、整体设计学校课程体系,规划核心素养的生长点
我校以学生}向发展需要为依据,把潜在资源显性化,进而融合构建了“志雅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的课程主要有四种类型:学科基础课程,即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能力拓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即校本课程。
能力拓展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在培养兴趣、拓展视野、涵养性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科学与实验、研究性学习、网络信息、主题学习、模块学习、校园绿化课程等。具体又分为学科拓展课程和主题拓展课程。如,语文学科组积极构建的“整本书深度阅读课程”:由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带动课外阅读一本甚至一类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再如,班主任团队构建的“童子学礼”课程:以仪式为载体,开展新生入学礼、十岁成长礼、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让礼仪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个性发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包括网球、跆拳道、足球、服饰、手工制作、书法、棋艺、少儿舞蹈、合唱、太极拳等。具体又分为学校特色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学校特色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现学校育人特色的必修课程。如,我校的少儿短式网球课程、服饰文化课程是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课程,我们努力让太湖实验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人会打网球、人人穿着得体大方。学生个性课程是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试图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鼓励学生自选课程参与学习,发展个性特长,如鼓号、舞蹈、合唱、运动队、航模等。
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体会学科交融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丰富联系,在了解社会、互助合作、担负责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家校课程等,主要培养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宽阔、性格阳光、责任担当这四大品质。我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定期组织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考察等实践体验学习。如,组织学生参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江南大学服饰文化传习馆,聆听服饰专家关于吴地服饰文化的介绍。这些课程消弭了学科边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及时记录校本课程案例,梳理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记录校本课程案例本身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会设计”“会实施”到“会提炼”是一段十分重要的研究过程。为了促进教师重视校本课程案例的记录、整理、提炼,及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我校每年举行“志雅杯”教科研论文、案例评比,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沙龙,促进教师将研究的初步成果总结提炼成可推广的经验。学校还设立“太湖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专项奖”,不仅鼓励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而且激励教师记录课程开发中的体会,积累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此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目前,學校已开发形成童心衣扬、悦动网球、童子学礼、整本书阅读等多门课程的课程纲要以及具体实施的若干案例。这些素材为今后进一步在校本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要站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视域,密切关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充分明晰学生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学校课程结构,及时记录校本课程案例,一环扣一环,真正让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以及老师们可学、可操作。
(作者单位:无锡市太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