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微课程的“教学相长”史

2019-09-10 07:22彭荣辉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讲故事家长

彭荣辉

“故事课程”,是我的创意。这个经验性的课程之诞生与发展过程,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创生性课程”,属于一起在故事的滋养下互动生长的我和孩子们,甚至是家长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述这个课程诞生与发展的一段“历史”,或许具体有一定的案例价值,也能生动地诠释新课程倡导教学相长、助推生命拔节的文化使命。

一个讲故事的人: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初中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县城师范学习,再之后被择优留城,在师范附属小学任教。这期间我邂逅的所有人,遇见的所有事,都成为我之后走上讲台和孩子们交流的一个资本。没有刻意,都是随意而为。因为课上着上着,突然便由一个点而生发出去。譬如和孩子们说童年趣事,我便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春天钓鱼,夏天游泳,秋日摸虾,冬日堆雪人。平素不论季节,打弹子、叠四角、玩火花、集烟标……因为印象深刻,所以事无巨细,不论哪一样,只要提起,皆能说得如同昨日刚刚发生一般。再譬如,和孩子们说难忘的人,我便很自然地想起自己一路所遇之人:父母长辈、老师同学,还有大小伙伴。不奇怪,都是曾经经历,都是曾经用心相遇。于是,总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

我能讲故事,当然也得益于自幼养成的阅读习惯。父亲学历有限,但仅有小学还不至毕业水平}向他,案头总会放置一本厚厚的大书。《隋唐演义》《薛仁贵征西》《三侠五义》,诸如此类。父亲读书慢,于是,他的书就成了我的书。好玩的是,父亲没读完的书,我常常读完。家里有个三叔也爱书。三叔所读,与父亲喜好有很多相似。不过,似乎更现代些。金庸、古龙和梁羽生所著居多。其实,大人们是不允许小孩子读这类书的。所以,我多是偷偷地读。饭吃得飞快,可以瞅个空溜到墙角开始勤奋。上茅厕的时候,也总可以手不释卷。幸运的是,哥哥上学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读书。因为他节衣缩食买来的《青年科学》《辽宁青年》《故事大王》之类,大人从不干涉。耳濡目染,我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之后无论寒来暑往,从不问断。到底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也该是所读并不太多,而又总喜欢翻来覆去的缘故,以至多少年过去,今番说起曾经所读故事,仍旧历历在目。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这样,水到渠成似的,我成了一个有故事又喜欢讲故事的人。只要是我的课堂,故事总是不断。没有预设,都是即兴生成。童话的,寓言的,现实的,科幻的,哲理的,励志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家长反馈我的课日常教授的知识孩子回家回忆没多少,但每回所讲故事,孩子们却是津津乐道。并且,无一例外,都能说得绘声绘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于多少年过去,一届又一届}[勺学生离开再重聚,只要开口,也是必谈我所讲之故事。一来二去,我适才知道,都说我的语文课上得精彩、上得美妙,原来只是我的语文课故事讲得多、故事讲得好。于是,不由哑然失笑:“无心插柳柳成荫”,看来非虚妄之言。

一节有故事的课:有心栽花花始发

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喜好。更何况是形象思维占据思维主导地位的小学生。那么,开设一节专门用来讲故事的课,会怎么样?并且,不是随便讲讲,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班级管理的策略,上升到教育的手段上,会怎么样?某一日,我灵光一闪,突发奇想。巧的是,网上刚好遇到贾志敏老师的“国旗下的演讲”。贾老师以为,成功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每日“国旗下”,他以讲述校园内外鲜活事实的方式,来让全校师生明辨是非。结果,成效显著,一讲十多年。于是,2004年6月7日,我开始仿效贾老师,用专门的故事课来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日一讲,每讲一个故事。故事不论大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故事课,是学校的“夕会”时间,每天固定为放学之前的最后10分钟。虽然短,但讲述一个故事已然足够。故事包罗万象,有报纸杂志图书上看来的故事,有网络平台上读到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主题有时关于惜时,有时关于宽容,有时关于慎独,有时关于规则……讲着讲着,我慢慢发现,就故事本身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借来的故事,不如亲见的故事;别人的故事,不如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反面的故事,不如正面的故事;昨天的故事,不如今日的故事……凡此种种,最终故事选材确定指向孩子们自己,落在孩子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真、善、美上。可喜的是,讲着讲着,孩子们也加进来;讲着讲着,家长也加进来。毕竟,只是讲故事,只要善于发现,生活无处不“故事”。

就这样,我的故事课成了一种期待:我的期待,更是孩子们的期待,家长的期待。我期待与孩子们分享我的所见,孩子们期待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家长们则期待发现生活中的不一样。就这样,我的故事课也成了一种守望。摒弃所有成见,一起守望这个群体中所有人_生的良善与美好:你的诚信,我的忠厚,他的刚正,还有我们的勤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不害怕做作,只担心不坚持。故事不断,真的、善的和美的熏染也会不断;因为坚持和比对,孩子们慢慢就有了习惯,慢慢就积成了品性,有了诗意和远方。不奇怪,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向累積,生命不息,故事不断。而教育隐喻在故事之中,喜好比照的孩子们,很容易就在追忆中深化认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无须强迫,因为我的“故事课”在看。于是,因为坚持,故事课很自然就有了“有心栽花花始发”的局面。

一个有意思的微课程:众志成城结成林

如何在激发兴趣之外,让孩子们有更多收益,是我之后思考和探索的主要课题。如何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坚持中,产生自觉自发的行为意识,形成良性循环,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课程建设的自觉缘此而生。而相关问题的解决,又迫在眉睫。总是那么几个话题,怕有孩子审美疲劳而生厌倦。再者,故事课的故事讲述随意性强,尽管皆是相关孩子们生活或学习中真的、善的和美的德行,但过于含糊,且多半流于发现什么讲什么,缺乏系统规划,影响力打了折扣。这般深思熟虑,关于故事课的微型课程建设就有了雏形。

就这样,故事课不再只是一节课,而成为一个微型课程,结成一片“故事的森林”。如果说,起初孩子们参与,只是因为好玩有趣,那么后来他们便是逐渐转向自觉。随着课程的推进,听故事讲故事,孩子们慢慢就有了习惯,有了方法,有了日臻完善的素养。于是,水到渠成似的,在孩子们眼里,故事课就成了他们的作品,成了他们的童年,成了他们的希望;在我的眼里,故事课程建设的日子,则是一段文化,一段成长,一段诉求;在家长那里,故事课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故事课程的建设,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无论孩子、家长,还是我,此间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个课程,打开了通向童心世界的门,点亮了温暖童年生活的灯,也很可能引导孩子们的一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讲故事家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教学相长
犯错误找家长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