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模式探究

2019-09-10 07:22:44陈珮菲
高考·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教学

陈珮菲

摘 要: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多元的文化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尤其是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当代学生大多数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多的关注无形之中也养成了学生“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容易忽视集体,淡化责任。而繁重的学习、升学压力也让学生只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淡薄。面对这一现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不禁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担忧。为此,尝试着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探索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的活动课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课

一、挖掘教学资源,开展“体验型”政治活动课

一个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必须具有家国情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有一定认知,拥有正确的“三观”。这些不是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灌输能够培养出来的,必须通过环境的熏陶,亲身的体验,引导青少年实现主动内化,用体验的方式达到一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高一《政治生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带着学生走入警察局、消防局去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政府部门如何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提高对国家政治活动主体的认识和认同;我通过向汕头市金平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区政协组委会申请,带着学生到会议现场去旁听会议,采访区人大、政协代表,让学生亲历两场政治会议的过程,感悟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然后引导学生模拟人大委员,分小组为汕头发展提议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中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家乡发展、自觉做贡献的意识;在区司法局的牵头下,我带领学生前往汕头大学观摩模拟法庭审理案件全过程,其真实感犹如亲历庭审现场,让学生真正了解审判程序,增长法律知识,感悟法治精神。

二、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实践型”政治活动课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学生获得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是参加真实的生活,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乐园,从活动中实现对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改造。采取多元的校外活动实践课,是常规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为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老师要善于创新教育模式,创建实践平台,敢于把课堂“搬”到户外,通过预先安排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

近几年,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全面铺开,我给学生布置了寒假政治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做创文小志愿者,可以做一次义务劳动,也可以发现不文明现象形成书面建议向所在居委会、街道反映;活动过程必须有图片,活动后必须写下自己的活动感想。在开学初我用一节课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实践感悟,不少学生通过图片及简短的文字展示他为社区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拎重物上楼等活动场景,也有学生晒出他写的建议书……通过活动及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投身于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学会主动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并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去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民责任。

三、围绕问题导向,开展“探究型”政治活动课

探究型课程,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和核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選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让学生在教材中选取一个适当的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课程的一种有效实现方式。

以高一税收为例,结合我校作为税法教育宣传基地的有利条件,我们在政治组开展以税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每年学生都能挖掘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例如研究“从中奖发票引发的思考”、“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升对税法知识的认知,充分体会到税收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纳税是公民的义务;通过从书本畅游到网络海洋,从象牙塔的校园走出广阔的社会,他们开始“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和“行动参与”,最后通过研究成果分享都成为税法的小宣传员,也使税法宣传从学校辐射家庭,小手挽大手,共同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

四、创设主题情境,开展“思辨型”政治活动课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思辨课堂”是指先围绕教学主题选定具有价值冲突或争议的“议题”,再采用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分组辩论及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思辨课堂”这一特点,挑选合适的“议题”和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发思考,培养责任感。

例如以“潮汕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在课堂开展辩论赛,探究对待潮汕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通过辩论,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可以引申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由此,学生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也体会到传承家乡文化是每个潮汕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孕育了家国情怀。

总之,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担负着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在一线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好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使学生成为一个爱家爱国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中国公民。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亲身体验、感悟思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锐意创新,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的思维思考空间和实践体验平台,时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产生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顾旭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111-115.

[2]吴惠娜.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公民意识培养[J].思想政治课学,2018(12):14-16.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教学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新闻界(2016年14期)2016-12-24 20:05:52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39:39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16:06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5:44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41:22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07:52:05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7:19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