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研究

2019-09-10 01:55李怡然齐松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2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社会工作老龄化

李怡然 齐松旺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尤其是老年人社会服务。在现阶段,仍有缺陷在中国社会为老年人服务体系和老年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从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改善,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实现当地的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分析和探讨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城市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然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文化养老”这一新的概念。此外,伴随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作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对于促进老年人实现优质养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了沈阳市S 社区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发现其物质生活水平高,文化养老的需求强烈。然而,S 社区未能充分满足其休闲娱乐、学习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本文发现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活动的低频,单一的内容和形式,设施落后和不合理安排和使用,然后分析原因,包括缺乏专业文化养老服务队伍和关注文化养老服务不足。通过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笔者决定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其树立和践行健康的文化养老理念,达到积极的老年生活状态,并总结本研究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建议,重视城市社区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构建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队伍及争取外部资源支持社区文化养老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工作;文化养老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健康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经引起了各国和相关组织的关注。中国是“未富先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从 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2000 年的全国五普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为 8811 万,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96 %,基本达到了国际对于老龄化国家规定的标准。

国家统计局于 2018 年 2 月 28日在《2017 年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年末,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约 24090 万,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7.3 %,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已达到了约 15831 万,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约达到 11.4 %。

《中国生育报告 2019》已经明确指出,由于受到我国低生育率的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即将见顶,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已然从 1980 年的 22 岁快速上升至 2015 年的 37 岁。有专家进行预测,到 2030 年,我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升至 43 岁。同时,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及比重上升之快,规模之大,可谓是世界之上前所未有。预计于 205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约达到 33.33 %。届时,大约在每 3 名中国人之中,将会有 1 位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此外,《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于 2053 年增至最高点,约为 4.87亿。届时,我国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数将超过 1 个亿,

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不容小觑。

(二)城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显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过程中,我国“老”与“富”的匹配程度明显提高。然而,意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的办公室发布的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指出,老年人在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老年人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文化氛围不强,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中“致富而变老”,与物质需要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在城市社区的养老的想法在中国不断与时俱进;此外,在城市社区,越来越简单的家庭结构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孝文化”的概念在中国,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城市家庭养老模式资源不断流失,导致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

(三)国家大力推行“文化养老”推进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

2017 年,《“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列为八大主要任务之一。国家大力关注老龄事业的发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以及“老有所为”更是体现出了要通过支持文化建设,指导中国对老年人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积极的和理想社会为老年人在精神和文化层面,我们必须深入结合老年人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发养老文化,创新文化为老年人,和实践“文化养老”,有效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显然,“文化禀赋”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促进我国老龄化和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武器。

(四)国家愈发重视老年社会工作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国家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愈发重视。因此,很明显,我国的社会工作正在改善。我国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的城市社区,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的思想、方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城市社区文化服务老年人的养老基金、专业和提倡健康文化养老的老人,是有希望的。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此外,城市社区中老年人日益凸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丰富“空巢老人社区文化服务”,刻不容缓。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城市为中心,以社会工作的职业优势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角度进行研究。老年人社区文化服务小组参与研究,为老年人社会进行相应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相关研究,如生命科学、老年人人口统计和老年人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对我国“文化老年”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本研究是我国城市社区积极老龄化的有益尝试,以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服务为目标。小组工作涉及社区老年人小组工作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有机整合研究在实施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和发展了社区集体工作为老年人服务的价值观念。促进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

(二)现实意义

一是实现“文化养老”,这是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中开展群体工作,有利于促进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文化的形成养老理念有利于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指导社会、社区和家庭,加强城市之间的关系城镇社区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和社区、社会工作者文化养老服务水平提高。

三、研究综述

本节将从国内以及国外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综述。首先,本研究是关于国内文献的从宏观上把握养老文化的研究动态,再从微观上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发现,进行研究综述。最后,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关于文化养老作用的研究

文化养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者李大庆(2010)从文化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基于我国文化转型的时代趋势,针对新型文化养老模式进行探讨,他提出构建混合型的社会养老新模式,文化养老能够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从城市社区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学者于泽(2018)指出,推进文化养老有利于解决部分社区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关于文化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人员因素方面。学者唐晓英与东波(2011)充分地肯定了在社区服务中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文化因素方面。基于历史文化视角,学者王红涛(2011)深入发掘文化养老的理论基础,发现文化养老需要立足于“尊重、理解和共生”中华传统理念;为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养老体系,学者徐娜娜(2014)对传统宗族文化对我国文化养老的双重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学者方巍(2015)深入发掘社会福利以及文化养老的内在关联;立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把握,文化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关于文化养老实现路径的研究

我国学者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学者潘继军(2011)针对我国老年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问题,提出了完善老年大学的建设体系,以畅通文化养老的实现途径;学者彭筱(2012)关注到了社会组织这一重要主体,他强调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文化养老建设;学者黎文普、龚正伟(2014)从社区体育的角度,在政府、社区、服务人员三个方面,就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方式的实现路径提出建议;提出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老年健康文化教育氛围促进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虽然学者们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文化养老”这一概念,但由于国外较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起步更早,对于“文化养老”相关要素的重视也相对较早且发展程度也更高。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生产力水平较高,老年人基本上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都能得到满足,文化养老的理念渗透在为老服务的各方面。国外学者关于文化养老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在相应理论方面更加完善,在实践方面的成果也更为丰富。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部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在整理过程中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本研究将学习的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切入点,以小组工作法作为本研究的实践突破口是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与群体工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为建设做出贡献本文的研究思路。

四、S 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次数少

通过调查问卷,本研究发现,H 社区虽然已经开展了老年休闲娱乐活动、老年教育学习活动和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然而,基于社区文化养老活动开展频率的调查和社区老年人对于开展活动次数的主观评价调查,本研究发现,H 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次数少。

(二)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文化养老需求

通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本研究发现,有 57 位调查对象在主观题目“本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中,提出了社区开展的活动内容单一,超过了调查对象总数的一半;此外,已开展的文化活动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脱节。

(三)硬件设施滞后且在使用、安排上不尽合理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应整理,本研究发现,共有 41 位调查对象在主观题目“本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中,提到了硬件设施滞后的问题。

五、建议

一、重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

第一,搭建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平台。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工作能够有效且高效地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精准度的提升。因此,在社区老年人的需求调查方面,应该搭建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平台。此外,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老年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其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趋于多元化。为了充分地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多元化的文化养老需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机构与社会工作者应该形成合力,通过实地调查、个案访谈、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基于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优势以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社区老年人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并根据访谈记录以及社区数据分析的结果,将社区内的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进行了归类和汇总,搭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平台,从而有利于构建“互联网+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模式,从而提升城市社区文化养老决策及服务的精准化水平,实现城市社区中文化养老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机构等多方主体加强合作,积极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全面贯彻社会工作尊重、平等、接纳、助人自助等理念,满足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社区应当加大工作力度,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中的问题。在社区设立专门的老年心理服务站和服务热线,增设社区心理咨询室,提供专门的老年人咨询服务室,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工作介入以及心理咨询介入的“双管齐下”。

二、构建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队伍

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迫切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改进。在本研究中,笔者认为,构建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队伍,应当体现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这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到社区之中,提供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这一点需要充足的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培养以及储备。伴随国家对于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高等院校应当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改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各大高校,应该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前期理论学习与后期实习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教育前期阶段,各大高校就与老龄化程度严重的社区,优先开展合作项目,进行合力培养,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后备力量,对接社区为老服务的相关工作以及岗位,提供“文化养老”的相关服务,并接受“文化养老”方面的相关培训,以实务教育带动理论培养理论思维指导社会工作方法的使用和实践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年龄在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养老服务,做好储备人才的社会工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改进,新的力量,促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社会工作人才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者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社区要搭建社会工作平台,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在社区里,特别应该建立社会工作岗位,为社会工作人才空间应该扩大,和社会工作人才的优化配置资源应该意识到,以确保他们足够的和积极的作用,以提高社区文化老年护理服务的专业水平更有效。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社会工作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文化养老”初探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对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