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会 李怀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蔡”字的造字方法,能够工整、端正地书写“蔡”字。
2.能借助表格整理第5自然段
的主要信息,理解课文的内在逻辑。
3.能运用已知的“亡羊补牢”的寓意说出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
亡羊补牢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评析:这组成语有助于学生“简约”表述课文的寓意,课前出示,下课前重复,帮助学生体验从“知道”到“懂得”的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理解给“谁”治病
这个阶段的学习,采用“总—分—总”的思路展开,即“通读全文—关注局部—整体梳理”。
(一)朗读课文,预伏问题
要求第一位同学读第1、2自然段,第二位同学读第3自然段、第五位同學读第6自然段。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请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找五位同学朗读课文?
(二)学习“蔡”字,了解字理
运用“祭”字的字音帮助记忆“蔡”,利用字理,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蔡”字的形义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近字,通过观察比较把握规律,并把“蔡”字写好。
1.出示“祭”字,引发认知冲突,认识“蔡”字。
帮助学生从字理入手认识“蔡”字。下面的“祭”是个会意字,小篆的写法是“”。左上“月”代表的是肉,右上的“又”代表的是手,下面的“示”是供桌,用手拿肉放到供桌上就是祭,如祭祀、祭拜、祭奠等。同时它还是个多音字,当姓氏讲时读“zhài”,春秋时期郑国著名大夫叫祭仲。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河南郑州有一座城市叫祭城,这里读“zhà”。
“蔡”是形声字,草形,祭(zhài)声,读“cài”。草形,草的特点是生命力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祭”上加个草字头作为姓氏有希望后世子孙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百家姓中带有草字头的姓氏就有30多个。
2.认真观察,对比字形,正确规范地书写“蔡”字。
教师出示“蔡”“祭”“菜”
“察”,请学生认读其他三个字,从整体上观察这些字,明确都是上下结构,写好这些字的第一要务是上下写正。再通过辅助线观察,认识到在这些字中撇捺最宽,同时捺脚和撇尖的高低和它们在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出示歌诀,请学生朗诵:上下正,一处宽;撇和捺,写舒展;中上部,捺脚高;字底部,平或降。
(评析:写字能力主要指能按照要求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此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认知基础上,利用歌诀帮助学生写好汉字,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三)联系生活,了解扁鹊
通过回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认识扁鹊的名不虚传,进而关注文本,能够从文中发现信息并形成认知。
1.回忆经历,区分诊治方式。
西医的“诊”主要是听、验、透视,“治”主要是吃药、打针、输液、手术。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请根据自己的看病经验说一说。
2.补充资料,说出初步感受。
中医是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他们为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做出了突出贡献,扁鹊就是其中一位。
出示扁鹊资料: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善于运用 “望闻问切”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被尊为医祖。
请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扁鹊的认识。
3.梳理文本,整体认识故事。
文中有三个意思大致相同的字——“看”“见”“望”,通过用词的变化可以看出扁鹊诊断疾病的过人之处,请学生找出其中一个,验证自己对扁鹊的初步感受,进而联系生活说出扁鹊看病不用听、验和透视,只是一“望”,不但能看出病人的病在皮肤,而且还能看到病在皮肉、肠胃和骨髓。
(评析:解释的能力,是在阅读中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课标要求做出符合文意的深层次解释。符合文意就要关注文本,深层次就要联系生活。当学生的生活认知不足时,就要补充资料或是帮助提升。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方法的感悟过程。)
二、关注文段,体会精妙,解决 “怎么”治病
出示课文中的文字:“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一)关注文段,圈画信息,形成表格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文中不但写出了病在何处,还写出了如何治疗。在哪里写了,圈出词语并汇报。再读文段,发现还写出了治疗的把握,圈画并汇报。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路径就是信息的定位到辨别,再准确地找出来。)
根据学生整理信息的情况,相机出示表格及相应内容:
(二)关注表格,整合信息,发现特点
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发现隐藏在信息背后的内容,同时也感悟表达上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1.分列朗读,看到变化。
一列一列地朗读表格中的信息,从三列中分别体会病情逐渐加深,治疗的方法逐渐复杂,治病的把握逐渐减小。在把握逐渐减小中体会“能够、可以、还能、只能”这些程度副词运用的准确性。
2.横向朗读,发现规律。
一行一行地朗读表格中的信息,发现行与行之间内容一样。每一句都写出了病在何处,治病方法,治病的把握。从形式上看,内容一样。
3.变化表格,感悟严谨。
教师把表格的第三行隐去再读,请学生观察表格后说说新的感受。
(评析:变化表格,初識韩非子写作特点。课文保留了韩非子写作逻辑性强、严谨的特点,程度副词用得非常准确,与原文风格一脉相承。在梳理“病在何处”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表格继续梳理出“如何治疗”“治疗把握”两方面信息,再通过信息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用句及表达上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韩非子表达的特点。)
4.对比朗读,发现变化。
对比文段朗读,发现第四句在表述顺序上发生了变化,将“治疗把握”和“如何治疗”调换了顺序。这是从内容上看,形式不同。出示:
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
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
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
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评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建构的基础就是认知,所以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提取到的信息引领其在发现中不断感悟用词用句的准确和精妙之处。)
三、 关注文本,理解寓意,解决“治病”其理
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认识故事中的道理,通过人物的心理补白、抓住关键语句和认识文章整体结构推演故事来感悟。
(一)通过扁鹊的做法揣摩其
心理活动
思考:假设每一次蔡桓公都同意治疗,病在何处、治病方法、治疗把握分别是什么?最后扁鹊为什么会跑到秦国去?你认为扁鹊是怎么想的?
(二)关注蔡桓公的言行,体会其中的意思
请学生思考:蔡桓公病死了,显然责任不在医生扁鹊,责任在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第2自然段中蔡桓公的语言:我的身体好得很,什么病也没有。师相机板书:讳疾忌医。
(三)在故事的推演中感悟其
中的道理
故事的发展离不开时间,先补出时间,让故事完整起来。再在完整的故事中借助学生对“亡羊补牢”的理解来感悟其中的
道理。
1.关注叙述顺序,理清关系。
学习活动设计:如果在表格前面再加一列,看看整篇文章,可以加入什么?师相机板书:时间。(解决课前为什么找五个学生读课文的问题,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找出文中的时间表述放到表格中,把时间发展列和表格放到一起看,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项都在变化,从而得出世间万物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师相机板书:变)
2.关联已有经验,感悟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亡羊补牢”的寓意,进而提出问题:病在何处可以亡羊补牢?借助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灾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亡羊补牢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提前要加以预防,可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评析:借用学生熟悉的亡羊补牢理解防微杜渐,并再次强调讳疾忌医的后果。)
四、运用故事,感悟文化,发现治病“其源”
从课前的成语到韩非子寓言的原文,再到老子的哲学,命题一步步向前寻根,感受文化的一脉相承。
(一)结合故事,解释成语
结合《扁鹊治病》的故事,说一说课前几个成语的意思。
(二)朗读原文,重申寓意
《扁鹊治病》选自《韩非子·喻老》。(出示《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寓言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的。很多病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死人;很多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灾祸。都是由小到大、慢慢积累的。有问题、有错误,就要及时处理和改正。
(三)拓展阅读,尝试理解
早在韩非子之前,老子说过一句话,结合着学习的故事,试着说一说意思。出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评析:《韩非子·喻老》其实就是在解释老子的哲学命题。把老子的命题拿出来,是让学生感受一下先贤们说的话现在读起来可能比较难懂,但其中含有让人怎样才能活得更好的智慧。)
教学评析
李老师执教的《扁鹊治病》一课,很好地体现了寓言故事的本质。寓言通过故事讲道理,而道理又是通过文字不断地推演出来的。学生学习寓言故事,应该基本把握文体特征,获得人生启示,同时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所发展和收获。
本节课分为四部分:给谁治病,怎样治病,治病之理,文化之源。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了解文化。给谁治病、怎样治病部分,解决了文本的理解。治病之理,通过文本的把握,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文化之源,从成语入手,出示原文,让学生进一步阅读理解,了解中国文化。
整节课的语文特征非常明显,充分体现了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开头部分,对“蔡”字的学习,从识到写,体现了汉字的基本特征,从字源的角度对“蔡”字进行了探究。第二部分,主要用朗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朗读能力也有所发展,朗读成为学习语言的基本方式。第三部分,主要运用了揣摩、体会、感悟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加深自我体验,把语文的学习变为学生的实践。第四部分,引入成语和原文,学生揣摩、体悟,深入语言之中,浸染在文化里,也在习得语言,理解文化。
寓言故事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而李老师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所有的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体验和探究出来的,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也不是唯一的。
总之,这节课语文特色明显,学习方式合理,学生、学科、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当。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