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首次出现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篇幅较长,但都值得复述——因为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当然,开心也罢,思考也罢,都来源于复述者的创新:复述是作为一种崭新的、拓展的、有趣的力量参与了学生言语丰富和精神滋养的过程。
一、形式,不仅仅是“照样子”
细究本单元四篇文章对复述的要求,都有一个关键性指向——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意味着一模一样的背诵是应该予以摒弃的。“用自己的话”意味着一种重新提炼、重新概括和重新表达;意味着把自己变成作者,把纸上的文字变成口中的故事,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输出”。既然强调“自己”,那么充分张扬自己、演绎自己、创新自己就显得不可或缺。
就语言而言,何不充分张扬口语特点鼓励学生复述呢?如《漏》是一个民间故事,口口相传,其口语化特点异常明显:“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一个语气词“哩”为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但这样的语气词未必符合现在学生的口语特点,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复述为:“狼啊虎啊,我都不怕,就怕漏啊。”只要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学生口语、地方语皆可以运用。
就内容而言,可以潜心挖掘文本中隐含着的“空白”,利用课文的意犹未尽之处作为突破口去打造复述的新境界。如《方帽子店》中,“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这里的省略号值得挖掘,可以借学生之口充分丰富其想象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如鸭舌帽、三角尖帽、披巾帽、瓜皮帽……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充分想象而打开的那个复述的世界愈开阔,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就形式而言,一人、双人、多人皆可;小品、课本剧、团体情境剧等都可以登台亮相。比如《漏》的复述就可以采取小品的形式:一个主讲故事,另一个专门用来点评、深入:“哎哟,贼对‘漏’有那么害怕吗?”“肯定呀,因为他对‘漏’完全不了解呀,人对陌生的事物总是很害怕呀。狼也如此呀。”“怎么,难道狼对‘漏’也这样害怕呀。”“当然了,且听我一一道来……”
其中的角色表演可以依据课文实际进行转换,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可以通过“他人视角”进行复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适当融入自己的个性评价和个性补充;《方帽子店》可以通过“个人视角”进行复述——把自己当成喜欢各种不同帽子的小孩子,适当表现合乎情节发展的童真童趣;《漏》可以通过“动物视角”进行复述——把自己当成老虎进行拟人化复述……
二、评价,不应该是“模糊化”
究竟什么样的复述是好的,何种复述是合格的,哪种复述是不合格的,教师常常迷惑不解,不知如何评价,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复述应该达到两个“程度”——“故事要素复述完整程度”和“故事内容复述详细程度”。如讲清了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就说达到了故事的完整程度。若学生不仅能够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优选说出了最有意思最有趣的部分,我们就说达到了故事内容的详细程度。鉴于此,我们可以把复述的程度分为四种组合:A.低完整、低详细;B.低完整、高详细;C.高完整、低详细;D.高完整、高详细。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复述做出判断,确定其属于哪一种组合,并以此对照、分析、评价、调整,便能更好地促进复述教学,扎实地训练学生的复述
能力。
1.低完整、低详细
所谓“低完整”,是指学生没有说全故事的六要素,而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两个要素。所谓“低详细”是指“简单复述故事的大概内容”。比如《方帽子店》完全没有必要强调“时间”这个要素,也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复述清楚“方帽子”的诸多缺点,而应在“复述你最意想不到的那一部分”上下功夫。对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有所侧重:“你是否找到了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啊,真不错,你抓住了核心内容来复述。”“真棒,你的复述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文章中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2.低完整、高详细
所谓“高详细”,是指详细地复述故事的内容。拿《漏》的复述来说,贼和老虎每一次碰到“漏”的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整个故事的重点,那么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也应落到此处:“是呀,你说出了老虎和贼自以为是的心理,如果能说出他们做贼心虚的心理就更好了。”教材中“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进行复述,实际上强调的也是心理活动。对此,教师不妨在原有示意图(课后示意图)的基础上补充几个心理词:如老公公老婆婆一开始说“漏”时,老虎想什么呢?贼又想什么呢?虎驮着贼,贼骑着虎时,各自心里又是如何想的?
3.高完整、低详细
这一组合中,教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完整”这一要素。拿《枣核》的复述来说,一定要复述清楚每一次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为“一年又一年”“有一年大旱”“父母亲、大伙儿、衙役、县官”等等与故事的迂回、发展、深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此,复述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切实指向这些要素:“你的复述清晰地表達出时间的变化及地点的转移,一个‘有一年大旱’是精彩故事的导火索。一个‘到了晚上’是故事得以继续深入的关键时间。”
4.高完整、高详细
这一组合中,教师既要关注“高完整”,更应关注“高详细”。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复述为例,教材课后练习中的表格既有“完整程度”选项(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又有“详细程度”选项(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这对于学生梳理文路、提取信息、上下衔接等很有好处。但这还不够,教师还需通过提供图片、提炼词语、叠加段意、罗列提纲等方式,充分整体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真正理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本质,为顺利、高效、轻松地复述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A、B、C、D”四种组合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要求是“简单复述”,那么把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足够了,即达到A组合。同样,如果要求是“表达简练”,那么学生讲清故事内容而不追求细节上的描述也是完全可以的。当然,每一种组合当中,都存在“消极复述”和“积极复述”两种情况。比如D组合中,尽管做到了讲清故事的六要素和内容较为详细的复述,但却全是课文中的语言,相当于完整背诵,这就是消极复述。关键在于,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抑制消极复述,鼓励积极复述;要视不同的课文而给出不同的组合要求,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开出不同的纠正“处方”,并在随后的重述、调整、推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民乐县金山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