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2019-09-10 07:22黎冬楼
职业时空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黎冬楼

摘要:2019年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年份之一,国家正式批准建立了多所职业本科大学。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该有所作为,文章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职业属性,就业导向和服务区域经济,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如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航海职业本科师资建设。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航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师资建设

2019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年初政府两会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3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发展应用型职业本科教育,建设骨干专业和发展专业群,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基本覆盖所有的职业领域。6月份,教育部发文,将去年考察通过的15所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本次本科学校的命名颇有亮点,校名继续保有职业字样,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整个中国教育体系逐渐从原来“独木桥一元化”向多层次多维度进行转变,进而构成一个立体式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这些学校的命名非常应景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期待,同时也给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学校领导带来了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教育。[1]

中国船员的供给主要来自遍布全国各地的航海类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主要举办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在长达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部分学生通过了海事局的船員考试,对中国远洋运输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由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船舶的高速化、大型化和智能化也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因此,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第一批率先从高职学院升格成为职业本科学院,航海类高职专业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学历层次的飞跃,修学年限的增加,更需要全方位地改革和转变来适应即将到来的本科职业教育。[2]

一、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职业属性不能变

无论是职业专科还是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学生最终的目的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富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日常的学生培养人文活动要渗透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素质和操守。对于航海类专业来说,除了专业课程以外,还要增加船员职业教育,中国航海历史等课程,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要增加具有航海类专业特征的技能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课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航海领域的运用,使得航海从业者对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能力要大大增强,未来的船员职业将进行分化,将有海上的随船“船员”和岸上操控的“船员”,港航合一也将是未来船员职业变化和职业走向的归属。[3]

(二)就业导向不能变

职业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就业导向和就业方向上有着不同的归属。普通本科教育更注重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和研究,除了直接就业外,还有很多学生选择国内外学历的深造等途径。职业本科教育更注重就业教育,培养毕业后精准对接岗位的人才,在学生入学的初期就清晰地意识到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来提升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选择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变化。航海类职业教育类型对应的就业岗位也非常明确,高职对应的是船舶三副岗位,职业本科对应的是船舶二副岗位,为航运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初衷不能变

国家顶层管理者在此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印记。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产业升级,要想提升全面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大国工匠”,实现“中国制造”,除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外,从事相关行业的技能人才成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素。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结构差异很大,每个地区的职业本科教育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来培育专业群,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航海类专业职业本科教育除了培养传统的高级船员外,还要积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需要航海类专业的企业,并为他们服务,如海南地区的邮轮,南海建设的工程船,海事巡逻船和江海观光船等等。[4]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及“航运”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港)的地位和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意义。海南岛四面环海、人员与货物的流动仅仅依赖水路运输和空中运输,水路运输由于其运输成本的低廉而承担着更多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南中国海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领土开发与利用,也必须依靠海上交通这个得天独厚的交通方式予以实现。因此,着手强调海上交通在整个“海洋强省”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整个海南的航运业并不发达,航运人才的培养也仅限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职业本科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高职人才层次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极为有限,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海洋强省”和“交通强省”建设的步伐,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建设更需要大力推动和提高涉海类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加大投入,给予相关单位扶持政策,宣传航海精神、崇尚海洋文化等都是我们推动美好新海南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有之策。

二、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职业本科必须采取学科导向和行动导向的“双元育人”模式,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的教学改革,学科和专业都不能偏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由于我国的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是STCW国际公约的履约国,因此,我国航海类专业的培养必须遵循国际《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相关规定。同时,我国根据国际公约,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大纲》,根据岗位的职能模块,制定了相应的适任要求、理论知识与要求、实践技能与要求和评价标准,甚至每一个职能模块的理论和实操课时都制定了相关规定。岗位对应的职能模块非常清晰,关键是对应职能的课程重构是目前职业本科必须要下工夫进行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导入真实项目,用“双主体”“双课堂”和“双导师”进行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和价值本位转变的职业本科教育理念。

(二)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还处于试点阶段,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试金石。职业本科教育除了有职业教育的特性外,还具有本科教育的固有属性,因此,系统的学习理论基础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以外,还要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基础,也就意味着设计部分课程服务职业生涯的高级阶段。航海类职业本科除了该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如:船舶管理、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货运、船舶操纵与避碰、航海英语等这些课程外,设计部分管理类和法律类课程,为毕业生后期从事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如管理学、航运管理、安全管理体系、法律基础和海商法等课程。同时,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在航运中的运用,这些领域的部分核心课程将势不可挡地成为航海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部分。因此,们在课程改革中,对这些内容的融入一定要有前瞻理念和科学态度。

(三)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航海类专业实践性很强,具有经验积累的过程和要求,船上真实环境的资历对一个航海者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都是层级式,逐渐深入,形成合理的“三元递进结构”:课程实践、专项技能实践和实际工作情景实践。课程实践主要是每一门专业课中根据课程的实践能力目标设计实践环节,这些环节一般在课堂上完成,由专业课任课教师承担。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内容有GMDSS、罗经、雷达、GPS、AIS操作等等。专项训练有专业的实践教师承担。一般这些都在校内实训场地完成。最深层次的实际工作情景主要是跟船顶岗实践和岗位学习。这些实践活动在校外,由校外的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

航海职业本科的实践教学也离不开“三元递进结构式”课程结构设计,但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要变高职高专培养的“技术产业工人”为职业本科培养的“技术工程师”,变完全“技术操作者”为具有检测维修能力的“技术应用师”。因此,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要偏重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能力,核心的问题是要进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进行设计型和研究型试验项目的建设。甚至,除了实践技能的深入培养外,还建议增加一些相关的衍生实践项目,为航海类专业学生从事与航运相关的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如船公司岸基管理人员、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践、国际货运代理实践和国际船舶代理实践等工作。

(四)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职业教育给予企业更多的未来发展建议,企业发展给了职业教育更多亟待解决和探讨的素材。办好职业本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广度。除了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如订单班、企业聘请专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外,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可以尝试和船公司在校内建立船员人力资源公司,企业在学校成立行业学院,企业和学校共建真实环境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校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学校参与企业在岗职工的岗位培训。政府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真正让企业愿意参与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当中来,真正体现“双元育人”的机制。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相关的税费减免或者是补贴,例如某船公司接受了一定数量的航海类职业本科学生实习,政府部门按照每个学生多少补贴,企业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申报和审批获得。

(五)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从事职业本科教育的教师兼具专业学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航海类职业本科专业实践性很强,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天气,工作交流环境需要随机应变的实践能力。高级船员每年有着固定的假期,利用这个假期聘请他们为学校授课应该成为可能,是航海类专业重要的师资补给,较好的缓解了本身自有师资实践能力的欠缺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对于这些兼职的高级船员并给予相应的薪酬补贴。允许他们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持证教师。鼓励航海类教师参与行业、企业高级人才互相兼职,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互融。[5]

三、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展望

(一)多元化生源渠道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生源主体是高中毕业生,除了高中毕业生外,应该把中职毕业生纳入进来,中职理工类专业都可以报考。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培养,也有利于航海人才队伍结构的稳定。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应该对拥有同等学历,有着强烈提升自身航海技能意愿的在职社会人员敞开。“军转海”“渔转海”“河转海”等特定人员申请海船证书和职业本科的学历教育挂钩。航海职业本科教育应该积极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扩招100万计划,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做好转业军人和新型农民工在当前的工作岗位上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学习的“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目前大部分航海专业从业人员的学历为专科,如果打开该渠道,放开职业本科入学门框,把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免试进入职业本科学习,航海类职业本科教育在船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方面将大有作为。

(二)航海职业本科教育后续教育问题

当前职业本科大学的建立改变专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形象,构建本科职业教育的雏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不利的看法。为了进一步给予航海职业大学本科学生有利的上升途径,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航海职业硕士教育,航海职业硕士一般从职业本科大学中遴选,而考试与当前的硕士研究生选拔考试应该有较大的变革,不再完全依靠成绩,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使实践专业技能和可持续职业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应该是职业本科后续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袁利升.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報,2016(06):167-173.

[2]  吴梦军.制定人才支持战略 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9-2-27.

[3]  新华日报.江苏代表委员热议“加快发展现代职[EB/OL].http://js.people.com.cn/GB/n2/2019/0306/c36030032711245.html.

[4]  陈露缘 陈凯姿.除了本科学历证书 首批"职业大学"还有什么?[EB/OL].http://news.youth.cn/gn/201906/t20190609_11977121.htm.

[5]  周启明.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03):103-105.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医药类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