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09-10 07:22田明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田明侠

摘  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需要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渗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教师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忽视学生精神层面发展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模糊,缺少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也应通过有效手段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传统文化所潜在的魅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造纸术、指南针等。这些发明不仅包含了当时人们的科学理念,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进程,通过这类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诗词以及优美古文。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师都要做好教学工作,通过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陶渊明,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感受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文化底蕴。通过作品的影响,不断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不断完善学生思想认知,对学生将来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了解,从而能够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到文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作者杜甫进行了解。比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其也被后人称为“诗圣”,能够看出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其写作风格注重写实。杜甫是位现实主义诗人,虽有志报效国家,却仕途不顺,中年后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沉郁顿挫。其次是对写作背景做一些了解。例如,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属于杜甫中后期的诗作,关中地区出现了重大饥荒,人民百姓生活艰难。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了自己的茅屋,但由于一场大雨使自身遭遇悲凉的境地,由自身的贫穷引发到广大百姓,表達了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分析诗词时也会更加容易。

2.细心研读文章

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能够读懂古诗词,要正确理解古诗词每个句子的意思。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力还没有形成完全,所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古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在用法上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进行古诗文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例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对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比如,“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中的“罗幕”“锦衾”等词,学生对其理解困难。教师应相应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析。罗幕:即丝织帐幕之意;锦衾:即华丽的织锦被褥。将两句整合起来的大意为:雪花从珠帘飘进来打湿了帐幕,狐裘大衣穿在身上仍觉得寒冷无比,厚实的被子盖在身上仍觉得淡薄。该句描绘了天气十分寒冷,形容雪下得十分大。学生通过逐句分析诗词,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够更深入地分析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3.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比如《登楼》中,诗的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中的“伤客心”,就已经将作者的伤感之情所表达出来;“万方多难”四字把诗人流离他乡的忧愁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二,指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莲花有纯洁无暇、洁身自好之意;梅、松、竹、兰等物有着高洁、坚贞不渝的品质;月亮代表着思乡之情等。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描绘了中秋月夜,月亮圆又亮,一番美景,却仅有诗人独自一人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像人们的离别一样,聚少离多,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恋之情。第三,运用写作手法来鉴赏古诗词。很多诗词会采用夸张、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所见所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容雪来得急,下得十分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其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据此,教师必须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史艳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2]杜莹.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7):00261-00261.

[3]魏磊.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 读写算:教师版,2017(20):51-52.

[4]薛占杰.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中华少年,2017.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