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第一部以规范幼儿园内部教育管理为主的规章制度,也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较早的一部管理章程,在发布的20年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下,为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落实依法治教的需要,教育部在2016年3月1日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以期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工具价值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改革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从本体价值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园本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
那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方面,新《规程》都有哪些方面的指引呢?我们怎样依据新《规程》,构建园本学习共同体呢?本文结合我园学习共同体开展的实践经验和新《规程》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精神,对园本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做一些探索。
一、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预期目的
(一)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本文所提及的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是指幼儿园的教职员工组成的一个或几个,享有共同的学习愿景、相互支持和共同工作、探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致力于帮助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团队。
(二)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预期目的
1.搭建沟通的平台,推动个体智慧与团体智慧的良性互动和提升。
马拉古奇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基本单元的,平时的教育活动围绕着班级进行。这种“蜂巢式”或“蛋盒式”的工作方式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师容易陷入孤军奋斗的困境,局限在自己的教室或教学中,无法与同事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对话,因而产生了自我省思中的盲点。我们要打破这种孤立性,寻求彼此间教学上的支持合作,就必须搭建教师沟通的平台,建立学习共同体。
不同的幼儿教师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他们的知识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使教师的长处和所学由“私人财产”变成“共同财产”。教师与同伴在其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交流和沟通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发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理解并组织自己的思路。在交流、分享、参与、协商、对话、争论中,推动着个体智慧和团体智慧的良性互动和提升,从而打破教师孤军奋战的格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增强教师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
我园教师较多,平行的工作模式导致教师之间很少有机会进行相互交流,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有待加强。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教师们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会逐渐打破教师相对封闭的空间,给教师交流和研讨提供平台。教师感到自己和其他教师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时,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教师间会逐渐发展出共同的语言和愿景,他们会逐渐朝着一个方向,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对于教育实践的共同理解和期望又会反过来促使共同体成员的协同工作,形成对儿童成长负责的集体责任感。教师对于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提升自身对于共同体活动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构建园本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园本学习共同体方面的尝试
我们幼儿园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
1.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教研活动:在全园范围内,教师按照各自的特长和爱好自愿加入五大领域的小组,并推选出组长负责主持每次的研讨活动。组内每次申报的大课题会经过讨论划分为几个子课题,组员之间会进行相互分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每月交流课题的进展情况,保障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每月一次的环境或者主题区域观摩:每个月都会在全园范围内进行环境或者是主题区域的观摩。比如今年上半年的重点放在科学区的设置上,我们重点对此区域进行全园的观摩活动。活动一般持续半天,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会就每个班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研讨和评价,并反馈到自己班级的工作中,保证了环境或者主题区域的不断更新和提升。
3.每周一次的教學研讨活动:在一个年级组内,以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为依据来划分成员,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研讨活动。在研讨过程中,年级组长主持活动,教师每周轮流备课,就本周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就下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共同制作教具和学具。
4.每周一次的专家进园指导活动:幼儿园与淮阴师范学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周二为专家指导时间。专家会进班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同时也会在每个级部的研讨课中担任指导教师,使每个参与研讨活动的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专业理念的引领,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5.每周一次的工作研讨活动:在每个周五下午,幼儿离园之后,年级组的教师会聚集起来进行交流。年级主任作为主持人会总结本周的活动,同时也会就一个最近的教育热点问题与大家讨论和交流。在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并有专人进行记录。这样能让年级主任有机会持续了解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自我提升的进度,也给予教师反思的机会,保障了教师进行专业提升的需要。
6.每天的“咖啡时间”:我们幼儿园设立了阅览室,阅览室藏书丰富、环境温馨,并配有咖啡、干果、小零食,每天中午12:30到下午2:00之间,老师会来到阅览室喝一杯咖啡、聊聊天、放松情绪、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增长了见闻。正规的学习共同体必不可少,但独具人文味道的非正规学习也是一种别样的学习。幼儿园老师喜欢的学习氛围是幽雅、生动、诗情画意、开放又充满爱的,感情的融通是积极交往的保证。老师们在共同的活动中获得身份的认同,也提升了自己。
7.不定期的园际交流活动:我们幼儿园有两个分园,在每个学期我们会开展4~5次不定期的园际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会围绕一个主题,请不同园际的教师互相点评,从而促进园所的发展。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反思、有效改进。
1.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繁重。
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幼儿,相对来说工作非常烦琐、零碎,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幼儿教师需要兼保育和教育的任务于一身,既要和保育员老师相互配合照顾好班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又要做好备课、上课等教育方面的工作以及各种案头和文字工作,做到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许多教师疲于应付,参与共同体活动的精力就很有限。
2.幼儿园教师显性的群体特征。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集体,她们智慧灵性、温柔细腻、自尊好胜、工作态度认真、对人际关系敏感但又好猜忌,注意细节但多数视野较狭窄,她们对事物的判断感性成分较多,容易形成小群体。幼儿园教师的这些显性的群体特征致使幼儿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各类学校的社会群体特征。如果在幼儿园的学习共同体中缺乏科学的规范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制度引导,仅靠幼儿教师自身的自然群体开展活动的话,很容易变成女人之间嘈杂的“是非窝”,就与“学习共同体”的真正要求相去甚远了。幼儿园的学习共同体应是充满有效的互动与对话,在协商之中促进教师相互理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是考虑到教师的群体性特征,对学习共同体有效和规范的引导势在必行。
3.对于幼儿教师的授权不足。
在以往园长负责制的制度之下,园长掌握着幼儿园的大小事务,很多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事务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办好幼儿园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克服幼儿园教师消极被动的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参与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授权。在新《规程》中,有许多关于提高幼儿园教师自主权的表述,亟待我们进行正确解读并加以有效利用。
三、依据新《规程》进一步优化园本学习共同体的展望
(一)关注教师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保障共同体的有效运转
作为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是幼儿园教育事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根基。新《规程》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出规定:在新《规程》第四十一条“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中增加了第五点“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业务学习与教育研究的要求,激发了幼儿教师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同时新 《规程》要求幼儿园园长为教职工的“教育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为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外部学习环境的支持,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依据新《规程》,我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针对性调整。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的内驱力,我们建立相应的动力激发机制,如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等等。教师在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时签到;每个月年级主任、年级组长、课题组长就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情况进行考核,量化计分并与奖惩制度结合;课题组成员的文章发表后也进行量化统计并在学期末进行奖励。
在外部支持方面,园长积极为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行提供足够的教师备课室和休息室,同时通过调整活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案头工作的方式保障教师能在处理繁多的工作任务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去。另外,园长还向上级部门和有关研究基金申请获得专项教学研究经费,从而确保有资金用于促进幼儿园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园积极通过网络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如幼儿园开展了“微信互评活动”,大家写教学日记和学习故事、看同伴作品、反馈自己的见解、分享教育经验,并且就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进行投票……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都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学习氛围的构建。
另外,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提供科研的环境、保障园本科研活动的持续发展,幼儿园充分利用与淮阴师范学院的依托关系,积极争取为教师办理大学图书馆的借书卡,共享文献查阅平台,为学习共同体的深入发展提供充分的外部支持。
(二)赋予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利,激发共同体的创新活力
新《规程》把“定期向园长汇报”变为“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重视了教师主体的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能力。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平等、共生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稳固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性组织结构,更有益于成员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
新《规程》中删掉了“完成教育任务”的表述,改为“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这意味着幼儿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工作自主权,教育保育工作的内涵得到了延伸。同时新《规程》也增加了幼儿教师的职权,如“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等,这些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同时也丰富了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内容。
在授权的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信息支持,使幼儿教师在其职责范围内具有实质性影响力,如可以将教师参与共同体考核的权力轮流给予每位老师。通过授权,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提升其专业发展的活力。
(三)家园密切配合,發挥共同体的整体作用
新《规程》中规定,“幼儿园园长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幼儿教师“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等。家长委员会不再仅仅是“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是对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
(下转第25页)
(上接第24页)
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在双方双向交流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家园共同合作,教师从家园合作中汲取能量,从而促进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接下来会将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纳入到学习共同体中来,与教师一起进行定期的交流和研讨活动,相信家长对于学习共同体的介入会让我园园本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吴海龙,闫静,孙民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构建 [J].教育参考,2018,(06).
[2]胡梓滟,蔡迎旗.幼儿园教师合作学习策略的改进[J].幼儿教育研究,2017,(2).
[3]易凌云,萨丽·托马斯,彭文蓉,等.幼儿园专业共同体:基本特征与构建过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03-01 .
[5]史文秀.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3,(9).
[6]孟会君,蔡迎旗.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6).
[7]刘宇.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04).
[8]陈爱萍.建设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幼儿教育,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