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梅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重要尝试,并已经得到了很多成功的验证。事实证明,两者的结合可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实现数学能力的迁移,可以更好地成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應用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完全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也不只是面向解题需要的教学。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放在综合实践的视角下,可以发现两者有良好的契合度。也就是说,如果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生成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活动领域。这种能力的迁移本身就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有现实意义的。那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把握这部分内容,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枯燥转向趣味、单一转向丰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得到优化,而且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笔者给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估计你早上上学所用的时间?估计一桶薯片大概的重量有多少?估计教室的黑板有多长?……
当然,既然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需要关心的还是活动过程本身。通过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中的信息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方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因为如果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可能就会在一些数学习题中进行,而如果设计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所体验的环境就不一样了。学生会在上学的路上有意识地去感受时间,而不是用手表计量,然后估计自己上学所用的时间;学生会回忆自己吃薯片的情形,估计一个薯片的厚度与整个薯片筒的长度;他们会将黑板的长度与自己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估计不是任意猜测,而是生活经验的调用与比较方法的运用。方法的运用意味着学习方式的改变,由此数学知识也就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这样所建构的数学知识更加牢固,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迁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能够被有效迁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当前核心素养成为引导教学发展新理念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能力的迁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那么,在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中,能否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有效迁移呢?答案是肯定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载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用眼观察、用口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把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基础、数学能力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
我们会发现,当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不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加工抽象的数与形,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接受视觉和听觉信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当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时,实际上也就实现了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这种综合能力的运用,意味着学生可以面对更为复杂的数学情境,甚至是非数学情境,这对于数学能力的迁移是大有裨益的。
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笔者在加法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如果你们全家去饭店吃饭,为了保证吃饭的钱不超过300元,你会怎样点菜?这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常常不在学生的视野之内,因此他们虽然体验过,却没有思考过。有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自己体验的过程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这样生活体验与数学学习就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加法内容,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到生活要素;另一方面,学生又可以运用数学中的加法知识,这实际上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形成的能力向课外迁移。通过这样的迁移,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可以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埋下一颗优异的种子。
三、用综合实践活动驱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都要追求有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其就是驱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广泛、时间充裕,相对而言没有严格的量化评价,因此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机融入,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