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体育本质——以人为本

2019-09-10 13:56李秋彤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李秋彤

摘 要:体育的发展建立在先进的发展理念之上,“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回归体育本质的现代要求。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体育运动要想一直可持续地发展,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以人为本”,回归体育本质是目前迫切的需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剖析了现代体育的发展,以期望能够为当前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体育本质;可持续发展;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146-01

1前言

纵观国内外,中外体育运动目前出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随着体育运动的商品化的加深,体育开始成为职业和专业的代名词。很多爱好体育的人将体育作为自己的事业,健身房的增多,职业化的体育赛事也更加丰富。社会资本和商业资本对于体育的投资力度也加大。但是却发现在越来越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在赛场上面反而兴奋剂等问题随之增多。体育运动的商业化对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体育运动商业化的社会根源

维系自然经济社会的稳定因素是血缘、伦理和权力;维系商品经济社会稳定的要素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商品经济盛行的时代,整个社会都依赖于物质交换。这种社会形态中,人们习惯于物化一切商品,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和物质的快速发展拉动整个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物质化水平的同时,人们的理念也在更新。物质生活的提高随着带来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以人为本”,“人文理念”的兴起是对这个商品化时代的诉求,体育运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开始渗透到体育领域中来。

3回归体育运动——以人为本

3.1转变体育运动的观念

体育运动的升华,首先是人的升华,即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和时代飞速发展,也要求观念的及时更新,转变观念是促进体育运动升华的关键所在。在现实商品化的社会中,转变体育运动的观念,并不是要摒弃商品化和物质化的生活,而是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带入商品化的生活中。毫无疑问体育运动作为商品经济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物质化的产物,作为参与其中的一份子,我们要思考不是阻拦体育运动的物质化,相反要将体育运动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更好促进其发展,适合这个时代。并且竞技运动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程度也可以助力其发展,体育赛事的职业化和运动员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良好方向。所以树立一个新的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运动观,将其逐渐升华为“人”的体育,不仅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提升运动员们的思想,改变以前为成绩、名利、奖金等物质化层面来运动的局面,使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激发运动潜能,促进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二者统一。

3.2深化體育运动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从小开始培养青少年,他们经过各个业余体校培养以后再参加各种比赛,这种制度决定了在青少年的培训中,拔苗助长的情况严重存在,一切以成绩定论,从小练体育的青少年几乎没有童年,唯成绩论也导致上到领导,下到教练都只注重运动技术,忽略青少年其他方面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要求在竞技少儿体育的培养中,在重视成绩的同时,要增加学习的比重,提高运动素质很重要,但是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在其人生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进行科学的训练,心理也会更加健全。

除此以外,竞技,教育,大众体育三者结合目前是一种常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把产业也加入其中。体育企业的增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促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有所获的新机制的形成,同时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也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摒弃以前只需要体育运动的旧思想,树立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身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思想,即在体育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要充分满足人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其次,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身、心、素质的体育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能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的天性。

4结语

体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反过来对体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体育观和社会发展结合的产物,摒弃旧观念,竞技体育改变“唯成绩论”的思想,学校体育注重育人,群众体育更加契合群众要求,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相互促进,体育运动才能更好地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魁森.物化的时代[J].新华文摘.1999.12.

[2]徐保耕.走出半人的时代[J].人文启思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裴立新,李宗浩,董新光.未来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9).

[5]张井.试论两种发展观[J].南方经济.2004.(1).

[6]宋继新,贡娟.论物化的体育运动—谈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J].体育与科学.2000.(5).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