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2019-09-10 07:22:44姚丽琼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编写使用导学案

姚丽琼

摘 要:“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为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集体研究设计,促进学生主动交流、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用情况,从设计、应用等各个环节对导学案应用方法进行了论证,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使用

引言:设计好的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学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樣导学,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才能层次分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学案形式单调

数学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扩充重点内容,而不是减少重点内容。目前的导学案授课方式有一定的模板,如概念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但是将这一模版生搬硬套到数学学科,而不是根据学科、知识板块内容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导致导学案变得十分单调,使教学失去了灵魂。导学案形式单一、机械,这背离了创新的教学初衷。有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过于注重形式化和框架化,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和水平,只会将重点内容习题化,很难真正吸引学生。

(二)导学案应用困难

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课前,部分教师虽然准备好了知识框架,但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只一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编制;部分教师只是对以往的教案稍做调整,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导致导学案本质偏移。如果不以学生为出发点,那么导学案将背离初衷,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导学案设计应用方法

(一)精心设计,创设适合学生的导学案

适合学生的导学案,才是合适的导学案。教学时,导学案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为导学案所困。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现在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设计、使用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作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导学部分的编写十分重要,是导学案成功的基础。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导学案开始部分应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可以是由教师给出,也可以让学民填空的方式完成。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要知识及难点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要掌握的内容,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在新课开始时,从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例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二课时预习部分设计了这样预习题:(1)(3×2)3=___,33×23=___。

(2)[3×(-2)]3=____,33×(-2)3=____。(3)(12×13)3=___,(12)3×(13)3=____(3)(12×13)3=___,(12)3×(13)3=____。(4)(3×4)5=3( )×4( )(2×3)n=2( )×3( )(ab)5=a( )·b( )思考:(ab)n怎样运算,这样的运算称为什么?

新课前,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自学后完成的预习题,便于及时发现学生预习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备课预设中没有想到的好方法。这样教师讲解时就能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深奥处进行精讲,讲授内容才准确、简练,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利于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困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明确目标和角色定位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生和学困生。让优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平时负责组织与管理本组成员学习纪律与各项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导学案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做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学困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为了让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教师要注意对他们提前进行课堂辅导,做到低起点、缓步骤、小步走,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保证每节课可以重点辅导几个学困生,并做到坚持不懈,及时鼓励、点拨,才能富有成效。比如“代数式”初始内容,以往常见的教科书大都采用如下的呈现方式:罗列学生以前曾经学过的许多数学公式。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提升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在不同章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尤其对主要用于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来讲,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亦即分层设计学习目标。这是对导学案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之需的必然要求。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学案可设置三组题目。A级为基本题,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内容浅显易懂,旨在巩固新知识,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级为略有提高或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这类题目较A组题解法更为灵活,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导学案”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习题教学中的实施

在利用导学案展开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导学案的发放,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与探索,完成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的完成思考后,可以安排学生对思考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2]。在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时,教师要结合其得出的结论内容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思考中出现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类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另外,在预习教学中,导学案也发挥出较高的优势。教师在课前通过发放导学案,能够让学生依照导学案的逻辑完成知识的预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结论:导学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减负增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创造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作业更科学、有效,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渊财,王晓琴.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5.

[2]倪春红.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61.

[3]林敬辉.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25.

猜你喜欢
编写使用导学案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52:31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07:46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2:45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55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5:36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