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炬
摘 要:高考数学命题强化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无论是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推理能力,还是空间想象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其考核力度则逐年增加,教师与学生在继承高考典成果基础上,拓展经验,让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突出科学的育人导向。
关键词:能力发展;高考命题;主旋律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任姜钢主任,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中强调,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升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高考数学命题,唱响了能力发展主旋律。高考数学命题的研判,关系着学生的命運,近年来,数学高考的大纲变化不大,但是,其宽泛的考纲框架,固定试卷模式背后,却渗透着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在测试学生数学知识基础上,对考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反馈越来越走向客观真实。
一、高考数学中唱响运算能力考核主旋律
高考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核,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式,集合运算技能,考察学生思维力的过程,它包括数的运算、式的运算、方程以及数列极限的运算等,近几年来,高考数学对运算能力的考核,多次强调解题最简性,结果确定性,加强了运算能力的考察力度。从试题内容上,融合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的综合内容。比如:对于新课程新增的程序框图、函数的零点内容,考核比例明显增加;从数学应用上,考查运用数学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比如:商场的物品销售,根据每日的销售量与销售价格,在满足某种关系情况下,对商品价值加以运算,从问题预测上,根据要求、具体数据近似预测,并能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运算。概率性的数学运算,在预测基础上,关注环节相扣关系,将随机考虑的问题答案,逐一验证。高考数学运算,学生要做到规范运用公式,法则准确无误,保证准确结果,否则,则会前功尽弃,错失分数。
二、高考中数学唱响阅读能力考核主旋律
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数学题目中,每一句话,每一关键词可能都能改变解题的方向和步骤,一般都要求学生在日常数学思考时,都强调准确阅读,细致阅读、细化词句,而不能一目十行,这是数学学科性质决定。在高考数学中,试卷中的题目多涉及数学阅读题目,近几年来,这类题目以新型题的形式逐年增加,比如:2006年四川的高考题目关于融洽集的阅读,它越过第(5)环节,直接对接第(6)问题,带有高等代数关系的阅读联想,重点体现的是阅读能力的测试。阅读过程首先要了解数学词语的特定意义,明确词语的具体概念范围,从而产生阅读拓展,展开想象和思考,挖掘内涵,拓展外延,严格意义说,高考数学阅读能力考察,严格意义上是考察学生的再现和联想力。高考中,学生在阅读中要联想出隐性条件以及条件中的关联,筛选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加以分类,结合数量形的关系,落实解题策略。联想下的数学阅读,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也是高水平的数学解题智慧。
三、高考中数学唱响推理能力考核主旋律
数学典型特征就是严谨的推理,近年来,推理性质的题目也逐年增加,并密切与生活相结合,形成富有趣味性和逻辑性的数学题目。比如:哈尔滨2016年的高考试卷中,以水产养殖的生活问题入手,考查学生概率统计的知识点,题目数据繁多,信息量宏大,学生要具有分类、统计等较强的推理处理数据基础,才能获得分数。有人统计,近年来,推理性强的问题也是学生失分塌陷区,虽然与数学教育中学生推理能力培养有关系,其实,它还根源于学生猜想能力的不足。解题过程中的猜测,其本身就是一种推理过程,只有合情的推理,才会科学的结果预测。在2009年福建数学高考15题目中,五位学生循环报数,第一位首次报数为1,第二位则报出前两位同学报数的和,若报出的数是3的倍数时,则拍手一次,当5位同学依次循环报数到100的时候,第一个报数的同学拍手次数是多少?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大胆预测,规范推理,以演绎推理为重点,逐一归纳和类比,题目贴近生活,但推理难度有了深度,迁移、组合、融会程度越高,展示推理能力的区域也就越宽广。
四、高考中数学唱响空间想象力考核主旋律
谈到数学空间能力,人们会不自觉的联想到立体几何,这样的想法不免有点局限,这是知识网络交汇点的数学题目。2014年的高考备考考纲中这样要求:会用平行投影于中心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三维图、直观图。高考中对空间想象力的考察,多体现在文字语言、符号以及图形的互相转化上。2019年的数学考试大纲中指出,立体几何、函数、导数、解释几何知识点是历届高考永恒的主题。比如:2017年的选择题(6)、填空题(16),2018年的解答题(17)(18)都体现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平面解析上,2017年的第(5)选择题,2018年的选择题(8)的内容,则都体现全面的空间想象力的考核,不仅对知识点的量化,而且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数学素养的高度立意上,有效监测学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的领悟与映射。
改革背景下的数学高考命题,在考察基础知识前提下,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形成以生活为阵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数学运用为骨架的高考思想,不仅有利于大学创新人才的选拔,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素质教育的经验借鉴。我们应扎实推进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感悟数学文化,突出科学的育人导向。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育与时间研究[J],高等数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