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逐渐成为每个教师上课的普遍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本节知识内容体系,在准确把握重难点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几个有效问题,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探究、小结,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并能进一步活跃思维,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教学新理念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习基础之上的,涵盖知识面很广,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们备课小组成员和自己最近几年上课的亲身实践,笔者发现课堂讨论这个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的实施过程看,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上的欠缺
目前,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与渠道很多,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有限,社会实践知识有限,因此学生接触的东西、掌握的知识大都是表面的、肤浅的,而且也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加之语言贫乏,思维缺乏逻辑性,合作学习的技能欠缺,导致课堂讨论没有深度,抓不住核心,找不到重点。
2.课前准备时间不充足
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所学科目门类很多,加之部分学生不能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导致上新课之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无法全部完成,這样在上新课时,课堂讨论就不能顺利进行,不但影响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3.课堂讨论不充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组成员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之前,讨论即终止。小组长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大家交流个人的观点,对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尤其是积极思考的成员的观点,不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因而也会降低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最终对讨论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
个别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让不同小组分别讨论不同的问题,然后各小组选派小组长作为代表在全班发言,最后由教师自己总结。这样的讨论只注重形式,看似增加了课堂教学环节,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探讨更多知识的权利,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上仍然是传统的单向传递,以讲授为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没有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讨论题目不具体
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环节的齐全,但是流于形式,有课堂讨论这个环节,但讨论的主题没有精心准备,导致该分组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而不该分组讨论的简单知识反而花费了大量时间,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上述问题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探索。笔者个人认为要想很好地实施课堂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全开放的环境
1.设置开放的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必须从生活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实践。笔者认为教学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做到以教材为辅,以生活为主,让学习更有趣、更生动。教学更不要局限于课堂,要教于课堂,学于课外。掌握了区域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对当地的区域从自然和人文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如:学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时,可利用较充足的课外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对当地农业进行实际调查和查找资料以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在大空间尺度和较小空间尺度上的农业差异及原因,让学生学习更有用的地理,快速提升学生区域认知力和实践力,也能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设置开放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要突破固有的认知,必须从固有的答案和模式中走出来。我们不能用已有的答案不断地考查学生学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创造。如:从当地农业的南北差异、东西变化分析评价其差异及形成原因,应更进一步提出发展的方向等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就体现出来了:有的认为应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的认为应发展现代农业,有的认为应发展旅游业,有的认为应发展高科技工业,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相信学生会学,也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开放的环境才能发展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合理分组、合作学习
要想体现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首先必须合理分组,合理分组的前提是必须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强弱以及性格特点适当划分小组,实现小组成员的最优组合,这是
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这样划分既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均衡的搭配,同时又兼顾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便于各小组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积极思考,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见解,在相互探讨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中真正体会到地理课堂学习的乐趣,并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划分小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注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各小组之间在平台相同的基础上可以公平竞争,各显其才,尽其所能,力争最优,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精心设计、互动合作,组织好讨论过程
如何讨论、讨论什么、通过讨论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这是组织讨论的关键。讨论过程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讨论之前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以保证讨论有效实施。如: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田纳西河流域人民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小组讨论,根据学生情况划分四个小组——农民组(农业部门)、工人组(工业部门)、电力部门、政府特派员(环境保护),给出五分钟时间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总结出在农业、工业、电力、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问题讨论中,每组成员结合课本提示内容,认真思考,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不断拓展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增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真正实现合作学习、针对性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
四、及时总结评价、适时调控合作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是课堂讨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个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课堂表现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当讨论过程中小组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及时适度引导,当知识点出现遗漏或者由于学生能力有限,不能对所讨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时,教师应适时中断讨论进行启发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随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地理课堂学习的乐趣。讨论结束进行结果汇报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加以强调总结,使问题的结果更加完善。同时,对课堂讨论做出总结性评价,根据讨论中各小组的表现进行不同层次的奖励,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可评出“最佳个人表现奖”“最佳合作标兵奖”“优秀团队奖”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更能体现出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学相长,这种学习是新的教学理论的探索,虽然目前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但笔者相信,通过许多教师的实践和总结,将来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