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雨晴
摘 要: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和综合性学科,传统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历史教师重要任务之一。辩证思维是抽象思维高级形式,引导学生基于普遍联系发展和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为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辩证思维;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此时就凸显个体是否具备健全完善知识结构以及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重要性。历史是高中教育重要组成,培养学生辯证思维能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综合素质。
一、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辩证思维
问题是连接知识内容和答案间的桥梁,更是深入学习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因而教师在历史教学可借助问题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重要可以通过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再加上近年来,高考历史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学会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并正确认识材料主旨,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正是上述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考核和能力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之前,要先引导学生基于辩证角度阅读历史资料,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形成客观认识与理解,最重要能让学生站在理性客观角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展开评价,借此增强历史释疑意识与能力。
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为例,历史教师提到:“通过学习该章节都知道,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该革命的出现也结束中国近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因此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人民掌握民主权利和获取自由。也有研究提到,自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被民主共和观念所影响,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阅读以下材料做出定论。”历史教师拿出的材料标题写出“何为民国?”即讲述一位老农不知民国是什么,其自身还陷于清政府统治的思想观念当中,之后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哪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辛亥革命对农村和城市有着不同影响,如果想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到每个国人心中还需持续推进。通过上述材料让学生得知不同材料产生的结论也各有不同,相同历史事件更有可能产生不同解释,如果学生无法从辩证角度分析历史事件,那么就无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内涵。高中历史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合理探究,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目标,提供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质疑性较高的问题,例如:“大家认为隋炀帝是暴君吗?判断暴君有哪些标准?”“隋炀帝的形象在后世如何建立?评价历史人物需要哪些条件?”上述问题以逐层推进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真相并形成良好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二、科学分析历史知识,培养辩证思维
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转型、变革产生的影响、历史思想文化产生背景、历史事件等涵盖哲学知识。教师在讲解中国历史和中国历代文化发展知识时会衍生到宋明时代道学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封建统治末期产生的反封建思想等。历史学科要求学生基于辩证思维分析历史事件中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等多种因素理解和阐述事件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政治哲学知识为文化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应以及客观存在决定意识形态等哲学知识点。经济在政治学中属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因素,而文化则是经济发展到相应程度下的产物,该哲学理论对应在历史学科中即宋朝因经济快速发展且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所以宋朝可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高中历史还可借助哲学知识分析复杂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体裁发展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环境影响,而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也和当时政治经济因素有着紧密联系。借助哲学知识还可构建历史发展脉络,因为任何事物从辩证角度分析都有产生、兴起、繁荣、衰亡等一系列过程,有利于学生从阶段性角度评价历史现象。
三、基于辩证展开练习,培养辩证思维
高中历史不仅涵盖从古至今整个文明发展史,更涵盖一部分世界史,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紧贴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史料是每位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史料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历史结论基于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并非随意猜测或主观性臆断,此时就体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思维,该思维符合唯物史观提出的“实事求是”。
历史还分为“正史”和“野史”,例如伪满洲国历史中有很多溥仪有关的野史传说,历史教师自然不能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学生,需要将教学视角放置论伪满洲国的罪证方面,教师要选取真实且可信度较强的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正确解读和分析史料并传授学生搜集和阅读史料方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此同时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融入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等史观,借此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史实思维品质和能力,使历史学科更具有思想性与科学性。除了合理选取历史资料,教师还应加大对学生辩证思维考核和练习,在作业和期末考试中多设置源自教材,却又高于教材的思辨性问题并适当加大分值,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大脑思考,使思维过程和结果体现到书面上并在组织问题答案和遣词造句中锻炼辩证逻辑思维。例如在寒暑假中布置让学生自主撰写历史小论文作业,目的在于维持学生大脑中对辩证思维的热情。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即一切结论有历史资料和史实作为支撑,同时还要坚持“史料和言论相统一”态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辨别历史资料真伪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历史论文质量。学生在这种发展性评价观念下能有条理性的发表自身对历史事件的观点与看法,最重要能自觉地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应用辩证性思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辩证思维魅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让其基于理性角度分析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分析历史问题,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云霞.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156-156.
[2]马美玲.高中历史教育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5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