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思政”背景下如何提升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的思考

2019-09-10 07:22:44屈明才
高考·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

屈明才

摘 要:“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中学共青团组织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中学共青团组织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思想引领工作面临诸多考验:团支部组织建设不规范、“班强团弱”,思想引领的方式单一,媒介简单,政治性不强。中学共青团要切实发挥其思想引领的生力军作用,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攻坚,把握根本、推行“班团一体化”改革,丰富思想引领方式与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思政;中学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

新时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功能也面临严峻挑战,共青团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好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在大思政背景下成为当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关注热点。本文主要谈当前背景下中学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发挥其思想引领功能。

一、中学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引领的政治性有待加强。

思想引领上,中学共青团活动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其思想引领的政治性不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把政治性永远放在群团工作第一位。然而,当前中学基层团组织存在把思想引领上,存在政治意识不够、团员意识不强的现象。团组织在校园中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唱唱跳跳的活动,喜欢声势浩大的场面,但其中不乏一些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讲文件不重落实,只重场面不计效果,很多活动有乐无教,将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融入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去的意识不够、主动性不够,各项工作、活动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引性、教育性不强。

(二)班强团弱,团支部功能弱化,导致思想引领功能不佳。

团支部是中学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组织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是团组织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当前班团运行过程中,存在班委会强团支部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班级师生对共青团作用认识不到位,团支部边缘化。学校领导、老师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配备,忽略团干部的培养配备,支部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团支部委员配备不齐,组织建设不规范,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支部难以落地。二是班委会、团支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班级中,学生只知班长不知团支部书记,班长负责所有班级工作,甚至指导团支部书记工作,团支部书记成为班长工作的协助者,只在五四青年节、发展团员等特殊节点中短暂出现,班长工作越位、团干部工作缺位,团支部逐渐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共青团组织的各项工作。

(三)思想引领方式单一,第二课堂作用发挥不足。

思想引领上,重理论轻实践,青年学生普遍接受度、参与度不高。大思政背景下,当前中学基层团组织,采用“第一课堂”中的“课堂教学”方式较多,如主题讲座、课堂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召开主题团队日会等方式,这种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思想引领方式,既限制了时间、地点,也难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育人效果不佳,很难完成全部的教育任务和育人目标。“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效果。

(四)思想引领渠道单一、媒介简单,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离不开媒体。信息化时代,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复杂多样的信息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学生因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在当前思想引领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基层团组织热衷于利用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缺乏对新媒体的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成长起来的,相对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新媒体更容易占领他们“碎片化阅读”的时间,“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引领方式更受青年学生青睐。

二、“大思政”背景下提升中学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的方法探索

(一)把握根本,切实增强思想引领的政治性。

中学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要坚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活动的始末。团干部自己要有信仰,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上不含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生了解、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开展相关的时事政治教育与先进理念教育,突出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推行班团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班团协同育人模式。

所谓班团一体化,其实就是进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将班级与团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实现班团工作的有效提升,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形成班团一体化模式,一是要提高班级师生对共青团的认识,重视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选足配强团干部,形成由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团支委队伍,切实发挥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二是要明确班委会与团支部的职责分工,形成班团协同育人模式。校团委、班主任要进一步明确班、团干部的职能分工,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工作。团支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班委会主要职责是关注学生的日常管理。团支部在团员青年思想引领、“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民主评议,联系团员青年、服务团员青年、团结团员青年、凝聚团员青年、发挥先进带头作用等。在班团干部设置中,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的方式,其他班委择优担任团支部委员,让班干部参与到团支部建设与工作中来,班团一体化,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功能。

(三)创新思想引领方式,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学生从思政小课堂引到社会大课堂中就要学会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舆情观察、社会调研、青苗义工团、“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营”、共青团网上国语夜校志愿者、红色研学之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活动之余,推动学校将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纳入德育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政府、事业单位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回报社会,真正地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扩宽思想引领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

共青团简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台)、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传统媒介是中学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中最常使用的载体,对微博,QQ,微信,手机视频APP,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用则少之又少。传统媒体内容详实精准,具有权威性,但传播速度、覆盖面却远不及新媒体。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吸引力大、信息量大、可互动性、发展日新月异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学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阵地。

大思政背景下,要做好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务必要重视新媒体这一新兴平台,加强共青团组织网络平台建设,整合网络资源,主动将共青团组织嵌入到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和社群中。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文并茂的音频、趣味视频或者短视频、公号推送、游戏等,增强团学组织思想引领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观。

“大思政”背景下,中学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尤为重要。鉴于此,中学共青团组织要分析思想引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强化思想引領的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思想引领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引领新青年、传播新思想,更好的发挥共青团在“大思政”格局下的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共青团网 [EB/OL].(2018-07-02).http://www.ccyl.org.cn/ccylmaterial/regulation/200612/t20061224_12147.htm

[2]本刊特约评论员.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三论共青团学习习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5-07-23(1)

[3]聂靖.解构与重建高校班团一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路径设计[J]高教学刊,2019(19):147-149

猜你喜欢
大思政
“大思政”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定位与策略方法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10期)2017-07-13 16:36:57
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研究
文学教育(2017年7期)2017-07-08 05:04:35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现代交际(2017年12期)2017-07-01 05:20:15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52:30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23:41:55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22:11:53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