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
摘 要: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政权管理、交替发展过程中,有严刑酷法、残暴专制的阴影,也有科学先进、人性关爱的灿烂光辉。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要领,我们从浩瀚无边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吹沙见金,判断发现、找寻拾得那智慧之所在,启迪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的日常管理工作,给以帮助、定有收获。
“百年大计,立德树人”。在学校繁琐的教育工作中,需要管理者拥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为本、学生为本。在尊重个性发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有为而治”;在班级管理、团体活动中注重公平、公正教育,切实推进严明纪律、奖罚分明,方有所建树、才有和谐校园。
关键词:古代管理;启示引领;学校教育
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从未中断,代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处世之道,无处不向人们展示出一种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进入近代社会,由于国力的衰弱,人们开始向西方学习,让人们觉得中国古代无管理思想,使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管理思想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扬光大。在教育管理上,我们也不断地引入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但我们却忽略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教育管理思想。
从《论语》、《周礼》、《孟子》、《墨子》、《孙子兵法》等古代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大量的管理思想、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同样可以巧妙的用到学校管理之中,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
管子提出“百年之計,莫如树人”(《管子·权修》);荀子说:“尊圣者王,尊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这些思想都强调了尊重贤能,重用人才。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强调人本思想,一方面指学校管理者要以教师为本,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都是管理者说了算,不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和强调的是如何“管住”教师,如何“管住”学生,过分强调“管”,而忽视调动教师、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二、从“无为”到“无不为”的管理方式
“无为”在老子看来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实现有为。“无为而治”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唐代的柳宗元有一篇散文,叫《种树郭橐驼传》,别人种下树苗后,每天去摇一摇,看树苗的根扎得牢不牢,再抠开树皮,看一看树苗死了没有,结果树苗不久真的死了;郭橐驼种树,种下就不管了,反而树的成活率高。柳宗元虽然是用这个故事讽刺那些妄为的官员,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也有深刻的意义。学校管理者要给教师比较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让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让教师能够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条件下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在对待学生时也要顺其自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公平、公正的班级微观管理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意思就是说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这是春秋时期法家立法思想的原则,而在中国古代也一直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这是在中国古代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中对平等的呼唤。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管理的好坏与教育公平理念有密切关系,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班级管理中是否体现教育公平,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公正,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只注重重点班而忽视普通班级学生,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而忽视成绩一般的同学,学生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公平教育。要实现班级管理公平必须在学生民主参与下制定相应的校规、班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从“中庸”到构建“和谐校园”
《中庸》从“中庸”这两字就已体现了古代的和谐思想。“中庸”包括“中”和“庸”两方面的含义。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之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不是折衷主义,而是要实现事物和谐发展的状态。
“和谐校园”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健康舆论的引导,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助和谐、互相进取育人氛围,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等。建立公正合理、公平竞争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上下一心,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学相长,提高成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合理竞争,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一个学校管理有序,人际关系和谐,整个校园和谐,教育教学质量必定提高。
总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哲学思想运用于今天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芸.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