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云
【摘要】表演式的朗诵方式一般会运用在課堂教学当中,跳出课堂以外的表演式朗诵是学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大创新课程。本文从多角度展现学校特色朗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成效,体现学校在语文教学独有的课堂内外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文诵读;校本特色课程;核心素养
从2012年学校第一届美文朗诵大赛到今年的中华美文朗诵表演大赛,迄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从当年的单纯朗读美文,到今天寓朗诵、音乐、绘画、舞蹈、戏剧一体的表演大赛,学校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探索的道路上开创了一套独特的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超越课程体系”中最为亮眼的特色课程,也是语文课开展“悦读 启雅”课程的主要承载体之一。
众所周知,朗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是很深远,语文特级老师余映潮说过:“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以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将会使语文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且效率高、质量好。将诵读强化为课堂以外的必修课程,则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
一、美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深化与外延
从最开始直接从课本当中选取经典篇目作为诵读的内容,到目前选取课本外的经典篇目,组成专题的诵读内容,这是对学校语文教学的一种深化与延伸。通过反复诵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诵读课外篇目,本身就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补充与外延;让学生体会经典名篇的魅力,同时也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一定的涉猎。例如,学校初二学生选择《沁园春 雪》作为朗诵的篇目,语文老师便会补充相关的篇目构成一个朗读的系列;例如,《沁园春 长沙》以及《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通过诵读,也就有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轨迹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就是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学校语文科开发的独立的校本朗读课程专题篇目有《惜时》(包含篇目《明日歌》《金缕衣》《长歌行》)、《中秋佳节颂明月》(包含篇目《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生查子》《月夜忆舍弟》)、《岭南古韵荟新风》(包含篇目《望月怀远》《惠州一绝》《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荔枝》《新荔篇》)等。
这些篇目既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也是对课外古诗的一种重新资源整合,用最直观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美文诵读”突破了背诵的困局
从最初的带稿诵读到后来完全脱稿背诵,对于语文“学困生”来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对于他们来说,背诵课本以内的内容已经相当痛苦,现在还要背诵课外的内容,他们更加容易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充当滥竽充数的角色或台下的观众,不愿意参与其中。而我们语文科的老师没有放弃,只要有可利用的时间,一定优先让这些同学熟悉背诵内容。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句中有一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诵读的好处。由于选择的篇目都琅琅上口,反复诵读后,这些“语文困难户”自然也能掌握。一旦突破了这个背诵的难关,他们对学习语文自然就了信心,也为后面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的素养就是在这一字一句中慢慢地累化而成。
“超越”自己,树立信心,这是体现我们学校语文教学中“超越”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学校打造“书香校园”这一品牌的重要承载体。
三、“美文诵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目前,学校的美文诵读已经演化为集朗诵、音乐、绘画、戏剧表演一体的综合性表演项目,以诵读为载体,通过其他形式的辅助手段,表现诗歌的内容,传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选择配乐、服装、配以道具、舞蹈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情地让学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这就是最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准备的过程中,更加要求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美术、音乐、历史等相关课程,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融合,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弥补他们其他知识的缺陷。
其中,有学生表演《桃花源记》这样的篇目,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为了让服装、诵读内容、表演的人物的动作更有历史感,学生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查找东晋时代的人物的风貌,生活的时代特征,再发挥团队精神制作道具,无一不仔细,无一不精心,充分展现了学生对“美文诵读”这一个活动的重视,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课堂内外充满趣味和意义。这一体验是无法复制的美好。
同时,我们看到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的文化传承,也就是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而这一理念,也在“美文诵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朗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是学校“美文朗诵”这一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正是瞄准这一目标,推进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新时代培养具备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丁远红.多角度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