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田田
【摘要】:“不A不B”是现代汉语中口语及书面语中常见的成语,其意义主要有词汇义及构式义两种。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不A不B”式词语的类型及其内涵、意义进行分析,以期对其用法区别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构式 构式类型 不A不B 并列 非并列
一、构式含义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法的启发下,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种语法理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构式主义已经日渐独立,成为一个日趋完善的流派。构式语法进入中国则是在21世纪初,通过对权威网络资料库的检索,笔者发现知网中最早有关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是王冬梅(2001)的《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文章考察了构式“N的V”以及成立的条件,从认知的角度论证了构式的功能。对于构式语法的理解,可以借助其字面含义。“构式”,有“构造”、“构筑”的意思,在语法中表示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单位。拉克夫时期,使用的术语“语法构式”,概念的表述开始包含“形式+意义”的含义。直到Goldberg时期,“构式”才有了其标准含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C便是一个构式。对于此含义的解读,主要包括两点:其一,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其二是,构式的意义不能通过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推测出来。
二、对“不A不B”构式的研究现状
对于“不A不B”结构,学者们从构式成分、语用色彩、构式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甘莅豪(2008)在《“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一文中,结合认知理论、构式理论及语用规则等,专门分析了“不A不B”的消极化构式义的形成过程。赵帮华(2010)在《“不A不B”构式的认知探索》一文中,利用构式压制理论和识解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补充,以此制作新的整合模型,为“不A不B”构式提供了新的解释。魏红、马秋燕(2014)在《“不A不B”格式的表义类型与构式化等级》一文中,分析了变量A与B不同意义关系下构式格式的不同意义,并从微观角度指出此构式主观化、隐喻化、消极化的特点。根据“不A不B”的组成结构,一般将其分为并列结构和非并列结构。对于并列结构,其A、B一般可以单独成词,而A与B的意义则一般相似或等同,如不仁不义、不呆不傻、不尴不尬等。对于非并列结构,根据学者们的说法,一般包括偏正结构和述补结构这两种类型。本文更偏向于将非并列结构归为述补结构,因为此类非并列结构仅仅表示“如果不…就不…”的意思,表示动作及其动作所造成的结果、状态等。
三、不A不B的构式类型分析
对于不A不B的构式类别,学者们有不同的分类,有学者根据语义偏向将其归纳为“既不A,也不B”型、“既不A,也不B,然而C”型、“A不A,B不B”型以及“如果不A,就不B”型。根据语义组合关系,又可将其归为表示满意、表示适中、表示不太满意、表示强烈不满等类型。本文将根据AB是否为并列关系将其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一)AB并列式
A与B为并列式词语,词性一般相同,词义一般为相对、相近或相反。在不A不B短语中,根据A与B的词义关系,又可将其分为三种小类。
(二)AB为近义词
①江姐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②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就像溪汇成河,河流入海一样。
③别看她平时不言不语,关键时刻却能一马当先。
④踩着别人的肩膀显示自己高度的人,迟早会变成不折不扣的矮人。
按照字面意思,“屈”原义是指屈服,“挠”愿义是指弯曲。但不屈与不挠结合后,成语的意思构式化了,表示的意思超出了字面的含义,其完整的意思变成了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在例②中,知原本表示知道,觉表示察觉。从字面上来看,我们仅可推知词义为不知道,没有觉察到。词语组合构式化后,原本的意思引申为一种宽泛的含义,现多指未加注意。例③中,不言与不语都表示不说的意思,当两者结合起来后,其意义不仅构式化,而且也凝固化为更深层的意思,表示不仅不经常发表言论,而且为人低调沉默,不轻易表露感情。在例④中,折与扣原本表示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被否定副词连接以后,其构式化的含义表示一点都不打折扣,具有完全的、十足的意思。
(三)AB为相反词
语言学家沈家煊将反义词分为“相对词”和“相反词”两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相反词”,如今称之为“绝对反义词”,“肯定了甲,就否定了乙;否定了甲,就肯定了乙,正反兩方面之外绝对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当AB是相反词时,其用法及构式意义分析如下:
①那人打扮的不男不女的,一看就不怎么正常。
②那些厌倦现实生活的人,往往对不生不灭的佛法心生向往。
③她看上去总是很疲倦,从早到晚一副不死不活的样子。
男与女原本是表示性别的中性词,但通过否定词“不”结合之后,其构式化的意义偏向贬义,表示的是一种非常人行为的怪异状态,带有说话人的轻蔑、不屑与嘲讽的态度。
不生不灭,是佛教用语,生即生存,灭是毁灭、灭亡。当生与灭被两个“不”字相联系后,其语义偏向于“永生”的意义,是语法构式中的含义偏移化,表示佛法无法生灭变迁,是佛法“常驻”的另一种说法。
不死不活,“死”与“活”表示的是生存与否的两种极端状态,被“不”连接以后,其构式义表示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四)AB为相对词
沈家煊先生定义的“相对词”,如今称为“相对反义词”,“肯定了甲,就否定了乙,但是,否定了甲,不一定就肯定了乙,即在正反两方面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当AB为相对词时,其具体用法及构式意义分析如下:
①自从他来到组织部,一直都是不咸不淡的态度。
②如今改革开放了,农村办起了工厂,不稼不穑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多了。
③你这个人真是个慢性子,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磨蹭,真是个和尚敲木鱼不紧不慢的。
不咸不淡用在这里,表示的并不是介于咸淡之间的适中状态,而是构式化以后高于基本义的状态,表达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状态或者是冷漠处事的态度。
不稼不穑指的是不耕种,不穑指的是不收割,當两者结合后,词义构式化。
表层含义是指既不劳动也不收割,词义凝固后具备了高于字面意思的含义,暗指那些不劳动的人。
不紧不慢,紧,表示步调或节奏紧而快,慢则表示节奏缓慢。这两个形容词被否定词修饰以后,其构式含义表示一种不合乎两者的一种适中的含义,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五)AB非并列式
当A与B不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词语时,不A与不B之间往往形成述补关系。A往往由表示动作的词充当,B则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表示行为或者动作所造成的结果,一般理解为“如果不…就不…”的意思。
①把酒倒满,让我们不醉不休。
②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③我想把话说完,不管你听不听,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
在上述例句中,“醉”与“休”,“破”与“立”,“塞”与“流”,“止”与“行”,“点”与“亮”,“说”与“明”都不是同一语义范畴类的词语,有的甚至不属于同一个词类。从语义角度看,其意义不是“不A”与“不B”的简单加和,而是一种前后延续的词义关系,表示“如果不…就不…”的意思;从结构上看,此类词语凝固性不是很强,有的是临时组成的结构,经过演化后意义才固定下来,但还未完全被归入成语一类,只是书面语或者口语中的一种惯常用法。
四、结论
本文根据拉克夫、Goldberg等学者对构式的定义,以及其他学者对构式分类的研究,对“不A不B”进行了构式化的分类及分析,根据A与B所属的词类范畴又将其分为并列式与非并列式两大类及其四小类,明确了“不A不B”组合的意义并不是字面意义的单纯加成,而是具有深层化或者偏移化的倾向。并发现A与B为非并列式词语时,此组合的结构并未完全凝固,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成语。对于构式的解读,除字面之外,更应该借助语境等来理解,以避免学习及教学上的望文生义。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孟琳昕.不A不B的构式分析[J].学园.2013.(2).
[3]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J].修辞学习.2008.(2).
[4]魏红 马秋燕.不A不B格式的表义类型与构式化等级[J].新疆社会科学.2014(1).
[5]齐丹.现代汉语中部A不B成语的构式语法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6.(3).
[6]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1.(5).
[7]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J].修辞学习.2008.(2).
[8]赵帮华.“不A不B”构式的认知探索[D].四川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