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楠
【摘要】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初衷是为了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实效性,但目前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不高,其原因体现在多方面,不论是内部的教学理念和体制还是考核的方法都对其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意义,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让高校更重视思政课的学习,优化整体的教学结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实效性 教学途径
一、前言
新媒体是通过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的一种传播手段。高校的思政课主要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他们的三观。由于思政课在我国的地位极高,这为我国的青年学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思政课在我国全面的开设其实效性却有所减弱。学生对这门公共课程不重视,因此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下降了。最近国务院提出了需要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改善目前存在的思政课实效性的现状。但是面对目前出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制差以及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现象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网络和无线设备改善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开展多项实践的课程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能用智能手机从根本上改善实效性差的现象。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
(一)教学体制脱离实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提升,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高校的实效性降低主要是由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出现了问题。国家开放课程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但目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过高,理想化的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但是根据实践证明,教学的目标过高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产生了错误。脱离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会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个人学习的主动性遭到破坏,教学结果变差。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本门课程,教师也不能深入讲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教学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会助长学生的功利性,让他们忽略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思政课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式落后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因此青年人已经习惯利用这种方式去学习知识获取资讯,但是思政课的课程内容陈旧,与现代的新媒介不符,因此教材的内容也缺乏了针对性,不能运用慕课、微课去进行教学让课堂缺乏了灵活性,,针对时代性和可信性两方面严格分析现象产生的问题。内容也存在重复现象,与现实脱节。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意义
(一)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作用
概论课程作为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阐述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指导。想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思政课可以紧贴现实。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时事热点问题,将公众号的资讯和微博上的博文发展到课堂上来。不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内核都需要调动新媒体的实事热点修改,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问题来改进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效人才。
(二)发挥思政课的主旋律作用
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要“充分利用课堂”的观点,在思政课上履行实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在新媒体平台上让高校的青年学生更好的掌握目前的国家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过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道路。由于“概论”课程的实效性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以此提升更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认同感,培养创新性人才。
四、 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的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科的流程,因此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只是素养,还要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将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在课堂中去。可以以网络为载体,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还能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来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网络和移动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的推文来寻找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用新形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新媒体的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还能让教学的渠道更加流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QQ群和微信群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热点新消息和理论成果以及党和国家通过的新政、改革。思政课教师还能通过新媒体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因实事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因事而新。
(三)在新媒体中开展实践课程
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凭条,拍摄微电影和微视频在思政课上设计观察考核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参观考察,在校内利用新媒体拍摄一些有关思政课的微视频、情景剧和情景短剧,让实践活动可以包含到全体学生,还能将校外的活动和思政课的途径方法相结合。结合校内情景剧和微视频拍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分组的方案结合学生的创作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活动的热情。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设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是開设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具体的概论课程中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课程中,对课程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作用,在不同的环节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水平,优化构建思政课在学生生活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菊英,颜州. 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生成要素[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85-89.
[2]刘保国.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浅论[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8-72.
[3]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