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110-02
1篮球意识表现形式及其差异分析
运动员正确“篮球意识”的形成,不只是通过比赛和训练自然形成,也不是通过几次理论课或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场上意识的专门训练所能获得的,而必须要重视在整个篮球训练过程中,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训练的同时,始终贯穿“篮球意识”的培养,从而使运动员具有在比赛中自由而正确地驾驭技术支配战术行动的意识和才干。 这种篮球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的意识修养水平高低,已被实践证明是衡量队伍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篮球意识在对抗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快攻、蓝板、投篮、防守、传球、突分、补防……等等。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学习和比赛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几项技术动作进行具体分析。
1.1投篮意识
当进攻者摆脱防守后,处在有效攻击范围内,应该果断投篮。命中与否,是投篮技术的问题 ;而投与不投,则是意识问题。
1.2传球意识
当进攻者持球后,此时同伴队员已移动、空切到有利位置,应该及时传球。传球准确与否,失误与否,是传球技术的问题;传与不传,则是意识问题。
1.3突分意识
当进攻者持球后,前面已经拉空,应该迅速突破,如防守及时协防、补防,则应根据防守的变化,及时应变分球。突破的效果和分球的质量是技术问题;突与不突,分与不分,则是意识问题。
1.4抢篮板球意识
每方投篮后,攻防双方都要进行篮板球的争夺。攻方要快速争抢,守方要及时挡人抢位争抢。摆脱冲抢,挡人抢位的质量好坏是技术问题;摆脱与不摆脱,挡人与不挡人,则是意识问题。
1.5补防意识
当前面的防守队员被进攻者持球突破后,后面靠近突破者的防守队员则应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时补防。补防成功与否是技术问题;补与不补,则是意识问题。
由此可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在运用技术过程中,虽有其共性,但由于比赛是在对抗中进行,运动员动作技能熟练程度不同,思维能力不同,对抗应变能力不同,神经类型不同,心理的稳定性不同,篮球意识的表现形态也就不同。 篮球意识是随着动作熟练性、思维灵活性、对抗应变性、心理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的提高而增长。此外,运动员的篮球意识都是由个人独特的篮球运动实践经历所累积的经验与篮球运动规律相符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的身体、技战术、心理的训练,而且对篮球意识的培养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篮球意识相关因素的分析
意识的培养不能靠自然形成,必须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严格要求。那种认为只要多打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会自然成长的观点是片面的,如果形成错误的习惯和定型,再改就相当困难。 对于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来说,技术是制胜基础,战术是手段,整体产生力量以及素质作为保障。篮球运动也不例外,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应注重三个方面:正确应用各项基本技术的意识、战术配合意识、参加整个篮球运动的思想意识。
2.1技术动作的熟练性
娴熟自如的动作技能是篮球意识运用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动作技能呢?动作技能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的动作,有什么技术就有什么技能,也就会有什么意识。在比赛中,当时机来临,做出相应的动作,说明篮球意识较强。反之,则弱。然而要做好某一动作,达到其运用自如,发挥攻击作用,动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篮球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越多,技艺越高,动作越熟练,他在比赛中的活动能力就越强。这点对运动员个人是如此,对全队也是如此。技术动作越熟练的球队,就越容易集中全队的技术优势与队友进行对抗。衡量动作熟练性的标准是全面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达到自动化程度,完成技术动作具有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在各种困难、复杂的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在各种对抗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控制和改变动作节奏、动作方法的应变能力。如果该进的球投不进,该传的球不到位,因动作技能的原因致使篮球意识失误,那么篮球意识再强,也好比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2.2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反映动作的快慢及灵活多变的程度。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是活的,球是活的。运动员如果缺乏灵敏的思维,往往会面对瞬息万变的对抗局面表现出犹豫、失去战机。而良好的战机就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那么如何运用思维的灵活性在对抗中抓住战机呢? 例如:攻方可以利用守方出现错误的时机,守方位置偏离、防守不协调等短暂时刻,个人不失时机地、灵活机动地直接进攻。优秀运动员在对抗中总是头脑冷静,反应敏捷,判断正确,把握战机,这就是思维的效应。只有在思维的控制支配下,运动员才会提出自己“克敌制胜”的方案,或者对已经提出的方案,根据复杂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有效地加以调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员的即兴发挥”。当今篮球运动比赛,运动员素质、技能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水平往往决定比赛的胜负。由此可见,思维的灵活性是篮球意识最宝贵的“精髓”。
2.3对抗的应变性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在篮球比赛中多按照既定不变的方法、规律组织战术配合,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运动员的行动,结果是限制了运动员的创造性和应变性。随着进攻战术的发展,促进了防守能力的不断提高。现代篮球运动从开始跳球就进入了实际的对抗状态,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无论是持球队员还是无球队员,无一不是在激烈对抗中进行的,因此要求以应变适应对抗。一般地讲是先有进攻动作,后出现相应的防守动作。也就是说,先有进攻者的突破,后有防守者的堵截;先有进攻者的传球,后有防守者的抢断。通常,防守者是根据进攻者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攻方在进攻过程中由于有一两个命中率很高的投篮点,或进攻组织队员给守方造成很大威胁,此时,守方则应根据本方客观条件和特点灵活调整,及时应变,由联防变盯人或混合防守,破坏进攻组织、得分点,攻方则可以变应变,调整进攻方法,适应变化。正是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才促使了篮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对抗中,攻守双方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弱点,运用战术都有其利弊、特点与弱点。利与弊,是对立与统一。问题是在对抗中,谁能根据客观变化,灵活、及时地应变,以己之长克彼之短,谁就能掌握应变主动权,就能处于有利地位。否则将疲于应付,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由此可见,对抗的应变性是对抗中篮球意识活的灵魂。
2.4心理控制的稳定性
心理控制的稳定性是指篮球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整个身心始终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稳定的情绪对于动作的熟练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抗的应变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受条件、比赛进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会出现强烈而鲜明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与神经系统相联系,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直接影响机体的工作能力,左右运动员的攻防行动。例如:运动员在对抗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就会产生焦躁不安、失望、沮丧、缺乏信心,甚至无理、粗暴等不良现象,使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过度紧张,导致运动员比赛失常,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反之,运动员如果对复杂多变的客观条件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就能使中枢神经不断积蓄力量,发挥出身体的最大潜能,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心理控制的稳定性,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运动员篮球意识临场最佳发挥的具体表现。
作者简介:
梁超(1992.03—)男,山西阳泉,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