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茉
【摘要】 本文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英语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结合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一些阅读课为例,探讨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促进和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的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师基本希望通过英语学科尤其是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能够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篇章 初中英语 教学环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21-02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核心素养讨论迅速成为热点。紧随而来的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新时期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将由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转化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文化品格是指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一、挖掘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Unit 5 Reading“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这篇记叙文阅读中描述了主人公Vanessa去年和父母一起去加拿大滑雪的愉快经历。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加入这样的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essa ? 这样的深入问题可以让同学们的思维进行一个转换,之前都是在读别人的故事,那么换位思考从别人的故事里对你又会有怎样的启发呢?结合自己的实际鼓励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学可能会说:We should always try something new;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等。这样的一些想法是非常好的,不管是锻炼大家的思维还是影响同学们日后的为人处世,都会是非常有帮助。
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Unit4 Reading “the great flood”题材是一则故事,讲述了由于地理课上了解了冰川融化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Kevin做的一场关于水灾的梦。在课后阅读环节可以加入下列问题:
Have you watched such kind of film? What is it?
Kevin’s dream will happen in reality on day?
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natural disaster from taking place?
Around yourself anything you think is good or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通过这类的问题讨论,会让同学们得以思考,重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对环境真的友好吗?大胆的去预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再用强有力的证据去推断自己的判断是否合理,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下慢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开展分层阅读,强化不同层次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把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育人功能,因为英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程晓堂,2014),所以在这个重要阶段导致一部分基础落后的学生产生对英语害怕甚至是放弃这门学科学习的话,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分层阅读的实质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呈阶梯式的。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知识理解能力,应该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从认识了解文本基本信息到领会文章主旨思想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评价与思考,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桑力华, 2016). 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功效。
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unit 3 Reading “the world is in danger”这篇文章,题材是一篇说明文,深入阅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细节阅读设计方面我是这样做的:将五个段落的主旨设计成图画的形式,第一遍的细节阅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就达到降低难度的作用,他们只需要抓住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和相应的图画进行配对,那么这对于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归类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第二遍的细节阅读难度增加,对中等基础的学生来说会比较得心应手,在完成match这个环节之后,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icture?需要用英文來总结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语言输出的能力培养。而这个时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会丧失自信,因为在第一遍的match中,他们已经可以抓住关键词,也是有话可说的,而那些基础中等的学生在这个环节就可充分地将语言融合,形成一个main idea,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遍的细节阅读就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展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全班根据每幅图所体现出来的环境状态提出自己的想法: Do you think it is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Why or why not? What should we do to improve it? 好或者不好?不好的话应该怎么样改善?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促进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培养世界意识和形成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以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unit 1 Reading “The voyages of Zheng He”为例,在阅读前的引入环节就可以设置这样的Warming up: Do you know any explorations in human history?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与英语课堂进行一个大融合,另一方面让同学们用英语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他们会说到Christopher Columbus’s discovery of America, Captain Cook’s discovery of Australia等。去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也是一个跨文化跨民族的学习机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最后老师讲同学们能讲出的这些探险集中写在黑板,让有兴趣的同学抄下自己感兴趣的探险之旅,可以作为课后活动进行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本篇阅读讲的主要内容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这篇文章探险之旅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可以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情况相联系起来,提出问题 What were the economy and politic situation in china at that time? 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那段辉煌历史的了解从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并且自己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为祖国的名头而奋斗努力。
在牛津英语广州版九年级下册Unit 2 Reading“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这篇阅读文章里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学生在美国参与教育交流期间感受到的文化冲击。其实这篇文章老师能够引导好的话将会对跨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产生很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读后活动中可以加入下面的环节
讨论完两者的不同之处后老师再抛出问题:Do you think there’s anything in common between them?
大家的答案可能会是:On that day people will go home and enjoy the meal with the family;they will have some holiday等。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同学们会产生一种更深入的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些习俗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这就是一种国家民族多年累积下来的文化积淀,你可以去感受和接纳不同文化带给你的不同享受。
四、突出作业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读后输出的有效性始终被英语教学界关注,有效的课后活动应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挖掘和提炼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文化等方面的精髓(戴军熔,2011).
初中生心理变化除了表现为动力系统的个体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外,表现为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都迅速趋于成熟。
1.在每个单元的引入部分,同学们都会想出很多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课后就可以布置让他们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在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给出作业展示,最好以口语表达为主,这样既让学生有成就感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每篇阅读的结尾设计都可以是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是所学的知识给予怎样的启发,寫一篇100字以内的文章。学生这样的感触会更深,觉得英语并不是一门工具学而是在生活中充满情感的一门学科。
3.作业可以以四人小组形式完成。同学们可以将阅读篇章进行表演,如果是小说的话甚至可以改变其结尾进行自己的创作,让同学们真正的参与其中,感受英语带来的异国享受和思维的碰撞。增强学生的学英语热情。
多样性作业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其中语言点的运用,同事升华学生的情感,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完成语言的输出,达成阅读的情感目标,使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林远辉,2015).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 教材 教法,2014(5).
[3]桑立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2).
[4]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林远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
[6]张春柏,舒运祥. 英语教师用书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