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教学媒介不断更新升级,电子白板或类似教学器材普及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标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意味着教学变得容易,反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精修内功将多媒体之“技”真正融入自己的教学之“道”,才能在课堂教学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教师成长
一、参考多,内化少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大部分教学资源实现了广泛流动和共享。传统教学时代,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源相对较少,逼迫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搜集或查阅原始资料。同时,缺少展示工具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和重组,使其以更精练或更简易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一过程既是传道授业的过程,又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过程。但在技术发展的当下,网络上充斥着无数教学参考资源,教师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课程关键词,仅是课件一项就数以千计,更毋论其他。这些数量庞大的“第二手”资源降低了备课难度。以课件制作为例,按以往教学时代的思维,课件的制作应是课堂准备的最后一步,功能是将经过内化后的资源和内容变成技术化的成果,毋论有无课件,对本课教学都已做到胸有成竹;然而在当下教学过程中,一些课件制作反而“后来居上”,成为第一步,部分教师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个或者数个课件,然后进行修改拼接,以此作为上课的最终版本,更有甚者,网上下载的版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版本。备课从思考内化的过程变成处理课件的过程。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强大展示功能,一些教师直接将相关教学内容输入PPT,课堂上照本宣科即可。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眼睛离不开备课本往往要被人诟病,认为教学功底或能力不足,然而在新技术时代中,照着PPT念却成为常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长此以往,教师不但难以在备课过程中获得自我显著提升,还容易产生对教学的懈怠感和对PPT的依赖感,出现所谓“电子白板坏了就讲不好课”的情况,对教师个人成长不利。
二、展示多,交流少
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介信息进行综合,给课堂带来更多趣味,能调动课堂气氛。但我们始终要认识到,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成为课堂的主体。语文课程的特性,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方式丰富多彩,但花团锦簇的展示并不能全然取代学生和教师的自主性。以詩歌朗读教学为例,一些老师选择利用课本自带的光盘或下载的名家朗读音频进行朗读指导,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展示方式,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选择用这种方式示范朗读时,就要看到背后让人忧虑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主动示范,不仅是引导学生的方式,还是展示教师魅力、促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自我展示,语文教师不断完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构建。特别是在互联网浪潮中长大的新一代学生,相对于多媒体展示,教师有个性特点的亲身示范反而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新媒体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应该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这些都不是技术手段可以取代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手段取代,那么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该从何谈起呢?
三、使用多,原创少
随着电子教具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已经从早期的新生事物变成现在的一种教学常态。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为教师打造更立体生动的课堂提供了便利。但要警惕的是,便利的技术正不知不觉地扼杀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教师而言,一些教师习惯参考或者下载网上的教学资源,最后修改形成的课件看似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包含在PPT背后的深层教学过程中其实是别人的思考,看似是自己精心的设计,实则是落入他人的窠臼,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瓶”里装的却是别人的“旧酒”。如果习惯每遇一新篇目,就“去网上下个课件看看”,那最终丧失的是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学生学习层面,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一些多媒体课件会选择将文本中创设的情境或虚构的人物以图片或者音影像方式呈现出来,这固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对文本的理解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寻找和发现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而不是给定一个样本让学生看见或者记住。
四、其他方面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只需要“看”,不需要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实际上扼杀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课件制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一些教师出示了多媒体课件,致使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锻炼学生读说或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会有自己的发现,也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与人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解决读书中大部分问题,个别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省去了交流、探讨的过程,阻碍了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4.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现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一些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地表达,使我们忽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认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不难看出,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有时候面对的是尴尬的现象——一些教师选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是授课理念却没有革新,课件传递了大量知识,但是学生能吸收的却少得可怜。一些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反而没有太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玉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J].语文学刊,2013(18).
[2]季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3(35).
[3]郎燕.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J].当代教研论丛,2014(07).
[4]刘玲,朱佳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以电子白板应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