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荣梅
摘 要:科学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让科学美化我们的生活。“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应该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渗透于生活中的每 角落。《科学》课该如何上,才能跟上创新的节奏呢?
关键词:生活化 实践化 解决 潜能
一、示范引导,培养提问习惯
小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不久,心中会有许多困惑和疑问,但不知该怎样提出来,因此老师首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设计好提问的问题,逐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按老师提问题的方法来质疑。 如学习“我的手”这一内容时,学生就会用教师经常用的提问方式提出“手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如学生经过对前一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进一步提出了“手为什么这么灵活?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显得比较成熟了,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3.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后提出问题。如对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要急着回答,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真正了解了手的灵活性与关节及关节上皮肤的褶皱、五指的分开等因素有关。这时学生又会提出“手有残疾的人怎么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等问题,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飞跃。经过这样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二、课堂探究生活化
科学教学重在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的。而创设生活情景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最好的方法,它能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例如:讲授《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學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 各种方面 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成者”。
三、科学知识探究实践化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文具及纸张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教师要成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搭建充足的平台。例如:在教学《空气的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塑料袋和蜡烛,去探究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效果斐然。《在认识实物的成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带上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蔬菜,在课堂上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从实际中了解不同成分。
课外实践是科学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如利用几节废电池和几节导线、小灯泡,借助所学的科学知识制成一个简单的交通指挥灯等。做这些实验,不仅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而且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制作的课外实验中,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得出了结论,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研究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
四、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经常化。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然后引导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行研究所需要的条件,选出典型的、利用现有条件可进行探究的问题。这样做既解决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使他们兴趣盎然、探究愿望强烈。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引领学生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很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作戏的形式主义。 知识的学习要应用于生活,这是学知的根本目的。学习了科学知识,要激发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应用,这样才能达到巩固和创新。我们在教学结束后,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相应的探究和实践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后,我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进行交流。交流时要求学生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到大量的生活实例。如家中的角砖脱落现象是由于师傅在砌砖时没有留下一定的间隙导致的,解决的方法是砌砖时要留下一定的间隙。学生通过调查和思考,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五、 延伸教学,提高问题质量
我们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努力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那么简单,需要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既要让学生为解决“无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六、注重课后拓展,激发学生潜能
科学来自生活,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教师可根据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组织学生搞好小发明、小制作、作小科学报告、写科学小童话等。一些高难度的我们做不来,就依据教材内容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废旧物品,简便材料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许多小制作活动,这样能使学生疑窦顿开,使学生惊叹不已,使他们信心倍增,给学生充分的、更多的、想象创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学习《食物的成分》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调查一些食物。学生会通过挤压的方式去认识到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于瘦肉;胡萝卜的糖分高于黄瓜,因为胡萝卜比黄瓜甜。通过课后调查,学生会根据自己一天的饮食,初步计算出自己一天所需的养分。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肥沃的生活土壤中去收获和成长。
“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浅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J].电子制作,2014(15):184.
[2]胡培培,於鑫.坚持科学施教 让课改远离"浮躁"——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J].基础教育研究,2005(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