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才
高质量的教育一定是能够满足儿童需要的教育,特殊儿童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需求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存在的功能障碍又决定了他们对教育内容需求的特殊性。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接受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障碍,要促进特殊儿童获得发展,需要以恢复他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为前提。因此,与普通教育对学科知识的追求不同,特殊儿童最为迫切的教育需求往往集中于基本生活能力的获得,例如,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近年来,我校在开展主题生活化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以生活化教育为着力点。生活化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让残障儿童及青少年学会怎样生活,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
一、认识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关键
我校的招收对象是6-17周岁残疾的学生,分别有智障、自闭、脑瘫、多重残疾的学生,虽然他们多种身心活动都有,但是整体发展晚、慢、差,具体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实现需要较长时间专注的活动,智障儿童注意力的范围比一般人狭窄,学生注意力分配差,复杂的注意力分配困难。二是识记过程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短时记忆有困难,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三是语言发展迟缓,语言障碍是智障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有报告称:70%以上的智障学生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多数智障学生语言发展迟缓,水平低。此外,不少智障儿童还存在构音、声音、语畅方面的障碍。四是思维水平低下,思维障碍是智障儿童的典型特征。由于智障儿童生活经验有限,事物表象十分贫乏,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不能理解形象背后的本质的共同特征,只能根据事物表面特征加以具体描述,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势不易改变,习惯了的行为方式难以进行修正,遇到新问题习惯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思维方法刻板、僵化,缺少变通性。
二、主题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总体思路
(一)生活化
我校的烹饪、烘焙主题生活化课程就是以生活为轴心,将本地特色食品引入课堂,如将家乡特色的食品“禾枪粉”、角仔、濑粉;在中高年级生活课“食物的加工与烹饪”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最终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学会生活所服务的,因此,主题生活化课程要充分考虑其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授课地点等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其生活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主题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把“教”和“学”通过各种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将课内课外的探索活动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步学习和强化烹饪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主题式
我们开设的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凸显课程带给学生生活经验的完整性,并要求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实践和学习。我校后面有个小山头,为利用好、发挥好荒地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多元教育,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将荒地改造成小动物养殖区、岭南药物园、班级蔬菜种植区、岭南水果区、盆景种植区,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从种植、除草、施肥、浇水、开花结果等过程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在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会结合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所要掌握地地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印刷各种卡片,如植物的名称、生长过程,种植的数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
(三)功能性
将课内课外的探索活动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逐步学习和强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突出主题生活化的功能性,强调学以致用,帮助残障学生独立或者减轻对他人的依赖,为他们今后学会生活做准备。为此,我们每个星期将高年级的同学用车接送到附近开设的残疾人手工工场,进行简单手工操作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小孩子将来还是有出路的,还是能自食其力。为了让学生能感受社会生活的实际,学校在校园内的道路投资建设了红绿灯系统,经常带学生到现场演练,目标是强化融入社会生活。
三、主题生活化课程评价的设想与做法
如何评价我校开展各种主题生活化课程对学生行为影响,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焦点,我们注重过程评价,坚持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个性评价,考虑到对智障学生教育和训练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对学生的学习与相关生活技能训练情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阶段目标评价与过程行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一)建立分层评价体系,制定评价量表
将参加学生的学生分成A(能力较强)、B(能力一般)、C(能力较差)的三组,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分层目标。针对各个组别学生和对应的分组目标,设立相应的分层评价标准,可以从认知方面、操作技能方面及情感态度方面进行考察,并设计制定相关课时内容的评价量表。
(二)建立以学生技能学习的档案
由于智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過程,因此,评价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包括各种能体现出学生变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各种评价,可以是反馈、矫正,也可以是鼓励、导向。我们将学生个人成长资料分五类归档:1.基本情况、个别化教育计划;2.学习前测试情况记录;3.学习后测试情况记录;4.生活化课程阶段评估表;5.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音像资料;所有这些评价,能以视频形式体现的全部用视频形式记录。为此,我校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保证对学生评价的及时反馈。
1.家长随访制。我校的学生全部在校寄宿,周一早上将小孩送到学校,周五下午将小孩接回家,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要求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校互动共同守护小孩的健康平安成长,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以及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校坚持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生活为宗师,学习生活,学会生活,家校互动评价小孩,及时反馈,让生活有多丰富我们的课程建设就有多丰富。
2.作业视频化。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足以完成纸质的文字形式来完成,为了加强学习的成果,我们要求老师每周布置一题的作业,作业围绕本周的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家长将小孩视频作业上传到班群,要求时间在10秒内,用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在镜头面前的自信,锻炼孩子讲话的胆量,家长和小孩来配合完成,希望家长能体会到自己的小孩点滴提升,视频作业就是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把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视频的形式告知家长,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不仅小孩的点滴进步让家长满意,同时负责任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后一个完成作业的,所以在视频作业的完成度上都积极配合老师对小孩进行评价,教师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一年多的实践,有效发掘了智障儿童的生活潜能,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及简单家务劳动,关注学生个人生活,立足家庭、学校、社区,侧重于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生活以及他们的未来生活中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