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会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试而学习的理念在老师、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教学理念的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正在努力的转变这一教学态势,大力倡导为学生减负,强调课程的效率和趣味,因此,如何为学生构建更快乐、更精彩的课堂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学生打造更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并辅以案例佐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构建策略;案例分析
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积攒下来的丰厚底蕴,可给人以身后的启迪,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会带来更积极的影响。但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这一价值,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整体学习效果有待改善。而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有助于这一教学状态的改变,有助于更理想语文学习效果的获得。因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
一、趣味导入中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语文学习的伊始和萌芽阶段,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也很难迅速的进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教学任务又很重,因此,要想打造快乐的语文学习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就需要在课程导入中下功夫,而通过趣味的语言,趣味的故事,趣味的游戏,趣味的新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更快乐,更轻松,自然能够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a o e”这一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整个课堂更轻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一上课,便对学生们说道:今天老师好高兴呀,请来了《蓝猫淘气三千问》里的菲菲和蓝猫大哥,今天他们俩要带我们去参观拼音王国的三位小朋友“a o e”,它们像你们一样顽皮可爱,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不,现在又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找出它们好不好呀?面对这样充满童趣的语言,学生们当然显得很兴奋、很快乐,异口同声的答到:好!此时,我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分别展示“a o e”对应的视频和故事情境……就这样,通过音视频、动画、精彩画面,学生们对“a o e”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会读、会写,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a o e”的轻松、快乐,可以说通过趣味的导入收获了不错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情境创设中体验语文学习快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素材十分丰富、多样,这就为我们创设不同的语文情境提供了提供了而更多的可能,而相比“一书一笔一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使得自身的语文学习经验变得更加丰富,有必要将其落到实处。
例如,我在教学《草原》这篇文章时,就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即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草原的画面、视频,以及草原人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以此来让充分的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对草原及草原人民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我在带领学生来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語文学习的轻松,而且对文章传递出的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更好的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情感,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中收获快乐学习效果
生活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在实际展开语文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意识的为学生导入更多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学生自然会感觉到语文学习的轻松,自然也会觉得语文学习更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一内容时,就联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状态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都知识,卖火柴的小姑娘的生活命运很悲惨、凄凉,让我们很同情,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有着父母的宠爱和快乐的生活,但是通过新闻报道我们也知道,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很多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学生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面的这样的提问,学生们都纷纷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过程,学生们感觉比较轻松、快乐,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从多方面着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构建更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既是新课改的新要求,更是当代学生的诉求,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理想语文学习效果的获得提供更有效的力量。而本文所做的研究不够完善和丰富,所给出的趣味导入、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三个策略不够完善和充实,日后还会继续研究和探索,继续为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敏.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19(32):136.
[2]杨京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