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流威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主要强调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等。文章论述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案,即以核心素養为前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德育教育
古语有云:“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可见,高尚的品德一直被学者和儒文雅士崇尚和重视,德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展开论述,提出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以供教学参考。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频繁出现在教育行业,引起了教育界高度重视。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也是一种必要的共同素养,它也是知识、文化、技能的综合体现,即包含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包含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具有发展性和连续性。
在学生接受相应阶段的学科教育时,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以及能力,这就是核心素养,这种素养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在接受培养中的体悟。核心素养强调主体性,强调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学习,发现和认识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参与度,使人能够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以现代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依据,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信息的推广和传播日渐加快,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能力也不断提高。网络言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是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夹杂其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势必会受到影响,如今小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也逐渐增多,通过手机、电脑等可以随意浏览各种网页,关注各方面的信息和新闻,因此,小学生极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小学生本身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不成熟,判断力较弱,阅历浅薄,这时如果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生活造成影响,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当中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下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案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在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例如语文课堂中,在学生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详细、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理解并掌握古代人文领域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人文理念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关于思想教育的素材很少,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因素,将德育融入知识分析当中。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比一比》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数学插图的含义进行理解,通过对比轮椅上的大哥哥和站着的小妹妹,得出结论:大哥哥的身高比小妹妹的高,再引申到德育教育方面。又例如在《有趣的拼搭》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以及球体进行拼搭,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拼搭作品,最后进行评选,选择出拼搭效果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同时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很关键的,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以提高学生互助的精神品格。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先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思想得以升华,收获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以校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也能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时,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各种活动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学校要多开展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体操比赛、运动会等,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良好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另外,学校也要多关注学生自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锻炼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三)以社会实践互动促进德育教育
在现今的小学生教育中,社会实践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益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例如社区实践、家庭活动等,教师要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开阔视野,同时也要关心不同环境、地域的问题,认识本国国情,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教育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家国意识和主权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尊重中华文明和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可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者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实践主题,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四)重视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当中缺一不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是一个整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属于一对教育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两者联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平等交流,尊重每一位家长,多和家长讨论教育问题,多征询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和家长反馈,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要多向学生提出表扬,并将好的结果反馈给家长,如果学生身上出现了不好的行为,要提出来引起家长重视。教师要提醒家长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了解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大范围宣传学校的教育,让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监督,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因此,学校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并配合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
[2]李广宜.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10).
[3]高继生.核心素养与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对接[J].教书育人,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