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丰
摘要:同课异构作为当下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研讨形式,其目的正所谓是“殊途同归”——通过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引领教学思路的创新,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而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发展。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各种真实的语言情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一直是笔者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年级;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六年级学生集体外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突然“清净”下来的我决定和教研组的另外两位同事开展一次同课异构。一篇普通的五年级阅读课,没有复杂的语境,也没有生僻的单词,三个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挖教材,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教一遍有教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听一遍的心得,同样的教学内容,三个人的课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同时,学生反馈给老师们的也有着诸多不同,让我们自己也为之震惊。
一、尚老师的课堂案例呈现:
1.激趣导入:
让学生向前来听课的两位老师打招呼,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观察两位老师,进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式描述两位老师的外貌特征。
2.新知呈现:
Pre-reading
(1)处理生词:教授round、pointy、baggy、happy的读法和汉意;(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词的共同点:都是形容词;(3)头脑风暴:说出学过的形容词;
While-reading
(1)任务1:用所学过的词和句子描述图片中的男孩;(2)任务2:听录音,给文段选择合适的标题;(3)任务3:学生自读文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Who is Sophie’s cousin?Where is Alex from?
What is his hair style?Who wrote this letter?
3.拓展练习:After-reading
小组活动:一个人表述人物特征,另外一个同学根据描述画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分组展示:His/ Her name is …He /She is …, He /She is from….He /She has …eyes and …nose. He /She wears…
4.课文小结:如何正确描述人物特征。
5.家庭作业: 制作一份小报(画出自己的一个朋友,然后对他进行描述)。
二、陈老师的课堂案例呈现:
1.课前热身:Daily questions;
2.游戏导入:老师随机选择班里一名同学进行描述,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找出这位同学;
3.新知呈现:(1)学生听录音,圈画本课出现的生词;(2)学生齐读文段,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和用法,个别生词如:pointy/baggy,老师通过肢体语言加以描述;(3)引导学生概括本课生词的特点:都是形容词,进而进行语法知识点拓展延伸:形容词的特点、用法、位置顺序等;(4)学生自读文段,给文段选择合适的标题;
4.拓展练习:(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合上课本,根据记忆描述文中Alex的特征;(2)分发卡通人物图片worksheet,学生分组进行涂色并对他进行文字描述;(3)小组发言人展示发言;
5.课堂小结:如何正确描述人物特征。
6.家庭作业:根据课本文段设置问题,找同学回答并做记录。
三、以上两例课的对比分析:
1.尚老师的课堂亮点:
(1).创新课前导入环节-----通过课堂随机介绍并描述Frank老师一些外貌特征,让学生提前对如何用形容词描述一个人物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学生在课堂中的呈现提供了范本,起到了启发思维的作用;(2).结合文段反复设疑,引导学生全面思考----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泛读短文内容,根据泛读为短文拟定一个题目,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实现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然后学生听读短文录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理解并回答:Who is Sophie’s cousin?/Where is Alex from?/what is his hair style?...實现了由泛读到精读的过渡。
2.陈老师的课堂亮点:
(1).借助活动,营造轻松学习氛围---课前热身环节,通过一个游戏,老师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根据描述快速找出这个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创新生词处理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先处理单词,再讲解文段内容的惯例,将单词融入短文,通过结合上下文和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本文中的单词round/pointy/baggy等生词,陈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当堂就能掌握单词的含义、用法,并且现场就能记住单词的拼写;(3).拓展延伸,引发举一反三----处理文段后,分发给学生一个worksheet,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身边的人物,先借助彩笔画出他的基本特征,然后用模仿文中的句式和形容词对他进行描述,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实现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学习致用;(4).深挖细节,触类旁通---在精读环节,花出一部分时间处理文中的一些语法细节,并进行拓展,如:
①文中出现了三个’s,分别进行解析;②be from的同意短语,并引导学生用这两短语练习造句,进而理解两个短语的区别;③文中出现了很多形容词,形容词用来修饰什么词呢?文中还出现了:He usually wears baggy red pants.,如果多个形容词同时修饰一个名词顺序怎么放呢?然后老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总结概括。最后老师分享了一个方便学生记忆的口诀:“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实现了相关知识点的延伸,为学生接下来进入小升初的系统复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思考: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节课通过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不同情景,让学生变身课堂的主人,在一个个设疑解疑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多思、多说、多练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宽度。设想,如果我们三个人的课能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信对于我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一定会有很大的裨益!
2.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将让学生一生受用。小学五、六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老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加以正确引导;
3.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多思、多学的精神,以理论引领实践,以实践指导理论创新,从而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