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模式”中有效教学性问题研究

2019-09-10 07:22徐洁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有效教学

徐洁

摘   要:卡罗尔1963年提出的“卡罗尔模式”是一种主要强调学校学习的模型理论。该理论首先把学校学习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关联起来,其中把时间因素分为所花时间和所需时间两类,并把影响教学效果的五个因素和两类时间相对应起来。此研究主要通过探讨两类时间的内涵以及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时间,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卡罗尔模式;高校教师;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010-03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老师的核心工作,为了教学,教师必须进行备课、写教案、以及课后的反思。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的很多教学工作都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去做,把存在的问题只是流于理论层面,至于如何去解决,达到相对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思考较少,没有一些真正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也是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还是低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及自我学习的过程后,有无进步或者进展。虽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但是不只取决于教师方面,和学生本身以及教学的环节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教师是关系教学是否有效的最主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教学情景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卡罗尔模式”理论分析

(一)卡罗尔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此表中,卡罗尔把影响教学效果的五种因素分别和时间概念關联起来,并进一步提出:学习程度(f)=所花时间/所需时间。此公式表明:

1.学习实际所花时间与学习所需时间之间的制约关系。

2.学习实际所花时间越是大于学习所需时间,表明学习的程度就越高,即教学有效性越高。

3.在现实中,我们要追求高效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如何提高毅力、机会和教学质量三个影响因素,尽量减少能力倾向和理解教学能力两项影响因素。

(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五种因素分析

根据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有效教学应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信息的整合等因素。而通过分析卡罗尔的影响教学有效性的这五种因素,主要侧重的是学校学习这个因素的分析,但也不全面,如教师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确定等因素都没有提到,更没有提到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这个问题后来也被很多研究卡罗尔模式的研究者所提出,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由于在现实中影响人学习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卡罗尔把影响教学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相对间接因素来说是和人的学习效果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而上面提到的,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因素,虽然都是影响人的学校效果的必然因素,但相对来说可以归结为间接的影响因素。

三、卡罗尔模式对有效教学的启发

(一)教师方面

1.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把培养人才的重任交给了教师,教师的工作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负责也就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另外,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等于把学生的未来交给了教师,教师的劳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前途。因此,教师对学生负责也就是对家长负责。教师渊博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教师对某一学科的赞赏和专业精神,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理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与人才质量的高低之间存在着极高的正相关。光阴似箭,且一去不复返,在学习阶段能否得到教师的良好教育,有限的时间得到高效的利用,完全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的世界观、品行、态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的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教”的主体,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演绎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精选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充当起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角色。

3.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人,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正如加里宁所说:“真正的教师工作实实在在是个创造性的工作。”

4.懂得教学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已被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但怎样把这些死板、生硬的东西变成形象具体、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考虑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方法、参考先进的教学经验,尽心完成创造性的加工和设计安排。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尤其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基本能力的学生而言,如果还把自己的学习定义为等着老师如何讲解知识,给自己传授知识,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一名积极参与其中的主角。

2.必须重视课程预习。通过在实践中的教学发现,即使是作为大学生,也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都是拿着书来上课,甚至很多学生根本都不带教材,虽然老师一直要求,但是,学生的重视度仍不高,

3.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甚至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去学习,可是学习得效果却并不明显,到图书馆去看书,花了很长的时间,却不知道看了些什么,这就是无效学习。因此,学习不是比时间,是要比效率。学习中应该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总结,注意学习和休息的交替进行。

参考文献:

[1]陈   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2]郑   雪.心理学[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6).

[3]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D].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05).

[4]柳海民.教育原理[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7).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有效教学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