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花
摘 要:无论高中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进入大学深造后再就业,都需要进行职业规划。因此,在高中阶段渗入职业规划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历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例,探究基于学生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生生涯规划;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其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利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人生观
在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健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发挥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现在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价值观、人生观错位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有些人金钱观念至上,为了追求金钱制作假冒伪劣产品;有些人热衷于权势。想方设法的向上爬;有些人不顾社会利益,只关注个人利益,进行违法诈骗、聚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风气。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自己熟悉教材内容。学生们预习完教材知识后,笔者分发了一个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填写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如下:
1.王安石变法宋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3.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4.我们怎么看待这场改革?
5.请你从家国情怀出发,谈一谈对王安石的个人看法。
学生们在仔细阅读问卷后,查阅教材回答相应的问题。笔者发现,前几个问题学生们的答案大概一致,至于如何看待这场改革,学生们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有些学生从结局看,认为是失败的;有些学生从原因看,认为它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还有的学生从过程看,认为改革比较曲折。笔者没有特意纠正学生们的观点,因为这些答案是同学们从阅读教材中得出的,是学生们的阅读感受。最后,同学们从家国情怀谈论对王安石的看法,認为如果把变法看成一种人生规划,那么王安石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惜得罪众多权贵,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最终变法运动随着宋神宗的去世而宣布失败,但不得不让人们佩服王安石的个人勇气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从高中生生涯规划出发,加强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得学生从古人人格、事迹中受到启发,获得成长,顺利正确的人生观。
二、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感
五千年的历史中不仅留下了无数英雄志士传奇故事,也留下了他们的豪言壮语、家国情怀。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被这些家国情怀所感动,教师要抓住时机,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历史家国情怀培育,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时,笔者首先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当代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资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要求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学习工具中手机与本科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和文字资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向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笔者带领学生一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的风采。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为学生们展示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要观点的相关史料,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重视社会实际情况,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历史资料中感受思想家风采,纷纷被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所震撼。笔者见此情景,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假如你能见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们若有所思,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但主要被他们的家国情怀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笔者继续说道:其实除了他们,同时代还有很多思想家在明清之际阐明了自己的家国情怀,请同学们查找其他的思想家们,写一篇课后小作文,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学生经过这次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还知道了明清之际涌现出的众多爱国人士,增加了历史积累,丰富了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笔者利用本课学到的历史知识对学生们开展爱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人生生涯规划中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既是让学生能够学到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家国情怀得到培育。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基于学生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历史家国情怀培育,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境界
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社会上存在着令人瞠目结舌的道德缺失现象,给高中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如,在学习《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之后,笔者话锋一转,接着提出问题:我国有如此众多的发现与发明,但是为什么中国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落后于西方呢?同学们一时语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竟说不出原因。见此情景,笔者要求学生们从教材中找到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思考其中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这一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教材,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积累中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对祖国历史和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学生通过对比中外对四大发明的不同用法探究出中国科技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科学精神,逐步产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生涯规划。学生们通过认真思考后,最终找出了原因。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们完成一篇以如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主题的作文,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本次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笔者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对于科技的不同态度,使得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并适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有利于明确奋斗目标
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引领学生不断向前、不断进步。高中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发展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的想法不太切合实际,缺乏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努力。
如,学习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笔者为同学们朗读了中国自鸦片战争起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为进入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果然,学生们听到笔者读出的每一条不平等条约,愤愤不平,情绪激昂,纷纷指责清政府为何不反抗?见此情景,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中,原来清政府中的有志之士一直在进行着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使得学生们对清政府有了一些改观。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进行改革的历史人物列了出来,并请学生们谈一谈对这些有志之士或者这些运动的评价。无论是从课外书中看到,还是从电视中得知,学生们有话可说,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这些改革运动做出了客观的评价。通过本次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学习西方政治道路的艰难与曲折,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奋斗和志向,也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我们更应该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自己的确立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历史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过去,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丰富的文化与情感。教师在历史实践教学中应该发挥家国情怀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育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将来的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洪.爱国主义是中国人的永久情怀[J].中国德育,2016(05).
[2]张斌,段周燕.家国情怀的当代培育[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03).
[3]韩飞,王文雯.“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轻工科技,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