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娟 王素君 赵建蕾 杨文肖 穆月
摘要: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塑性强,加上社会以及家庭的某些负面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一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现在的单亲家庭、留守孩子很多,给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制造了一些障碍,造成少数孩子有空子可钻,良好习惯的培养存在较大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而且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关键词:习惯;知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好的教学方法是促使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得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1.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在老师进教室之后再把课本文具之类的拿出来,有的同学甚至发现自己的课本或文具找不到了,然后向老师报告,這样一来,不仅耽误了上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因此,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下堂课的准备,把课堂用的东西如:课书、练习本、笔等规范摆放,预备铃声一响就保持安静,等待老师来上课。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坐姿、回答问题时怎样举手、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提高。科学的预习,能够帮助高年级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中有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预习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预习指导。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才能让小学生高效预习。比如在讲解《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的制作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案:第一,复习整数除法,分析整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阅读课本,了解小数除法意义。第三,尝试分析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现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第四,试着做“68.8÷4=、85.44÷16=、67.5÷15=”练习题。在学案的引导下,高年级小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并明确个人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明确学习目标,感受到预习的优势,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于书写习惯差的学生,教师通过耐心的指导后,他们有一定的提高,但也经常出现反复。如:昨天的作业干净、整洁,今天的作业字迹潦草,乱七八糟,我们对这种反复如果认不清,没看出这是正常的,就会失去教育的耐心,失掉信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要纠正学生的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抓反复、反复抓,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千万不能急躁,如果一味地批评、训斥他们,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另外,要适当减轻作业量,尤其是书面作业时,保证学生有认真书写的足够时间。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5.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是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的作业打交道。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及时检查验算、认真纠错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检查。而往往我们太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回得到和谐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的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努力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毛巴永.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21-122.
[2]刘永芳.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09):78.
[3]王宇. 谈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4]吴敬伟.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农村科技,2019(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