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芳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但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中依然存在局限于课堂、照本宣科的现状。本文以《扎根在家乡的传统》教学为例,探讨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性教学的三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如何组织学生对实践性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如何对学生实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学反思和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践性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然而,在思品课教学中,依然存在局限于课堂、照本宣科、多听少看、多说少做、没有实效的现状。这种知行不一的思品课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打破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思品课与实践性教学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笔者担任两个班的思品课教学。每在一个班授一节课,都会进行反思,然后在另一个班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下面以《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为例反思教学。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的第二个主题。该主题共有三个内容:乡音乡情;乡风乡俗;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材图文并茂,呈现的是有代表性的范例,但有的地方性的内容学生并不熟悉。笔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整体设计。
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设计主线:初步调查家乡的传统——深入探讨家乡的传统——展示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本主题教学过程主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问题一:如何激发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兴趣?
实践性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课前调研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课前调研。
1.课前准备
前期调研扎根在家乡的传统,收集相关资料。共有五项调研内容:家乡传统民间艺术调研;家乡传统美食调研;家乡传统工艺品调研;家乡传统节日调研;家乡传统风俗调研。我让学生选一项感兴趣的调研内容。我设计了调研任务单:通过实地参观调研、网上搜集资料调研、访问调研等途径调查自己家乡的传统及别的地方的传统,分别在表格中填写。
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 检查预习
上课开始时,检查任务单完成情况,由于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单。但是有部分学生没有去调研。这些学生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所以上课的时候很被动,只能当观众。笔者调查了那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单的原因,有的是对调查没有兴趣;有的觉得不知道怎么调查;有的是家长不重视;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节假日、双休日需要上班。
笔者把自己课前调研到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有龙门的客家山歌录播、龙门的传统文化艺术龙门农民画及工艺品展示、有革命老区景点及故事介绍、有龙门的民俗民风简介、有龙门传统节日图片展示、龙门的宗祠文化特色介绍,等等。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那些参与课前调研的学生兴致特别高,争先回答老师的问题。未参与调研的学生没那么投入,基本没有举手发言。
2.教学反思
学习任务单由老师一手操办,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没有让学生去参与制定,学生兴趣不浓。由于任务单是有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有的学生不具备完成任务的条件,所以就搁置不理了。四年级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还不够强,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学习力进行异质分组,均匀搭配,详细分工,告诉他们调查的途径和方法。动员社会组织和家长为学生提供帮助,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我校地处县城文化中心,周围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文化馆、博物馆、农门农民画创作中心、好人馆都是在学校周围,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思品课教学服务。
3.教学改进
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一起制定学习任务单,分小组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
同时,笔者发动家长参与调研,并提供具体的调研参考意见:收集上灯、做棚、划龙舟、元宵迎灯、蓝田民族风情园等相關资料;收集中秋赏月、清明祭祖、过年贴对联、元宵吃糖丸等相关资料。
另外,笔者将本主题教学与综合实践课整合,与班主任一起组织学生参观龙门客家山歌堂、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龙门农民画博物馆,采访相关人员。学生兴趣很浓,非常积极参与收集资料和调研活动,而且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活动过程。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前提是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问题二:如何组织学生对实践性教学内容深入探讨?
在教学第二个环节,笔者主要让学生深入讨论。先让学生学习课本,浏览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家乡的传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对自己家乡传统的热爱和自豪。然后让各小组认真讨论,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的特点在哪里?突出了家乡的什么传统?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传统?接着让学生整理调研资料,学会归纳分析。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会小结和整理。
1.教学反思
教材只是教学的范例,教师应当活用教材。教师既要以用好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调整教材,利用本土资源补充教材,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调研的小结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是一个难点。由于要求不明确,教师未能具体引导讨论,造成学生不懂得如何小结整理和归纳调研的内容。
实践性教学就是从认知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感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落实并不容易。教师要掌握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生成知识。只有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生成智慧。
2.教学改进
在第二个教学班,起初,笔者先用PPT展示收集到的各地的传统特色图片,接着播放本土音乐舞蹈《舞火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学习课本,浏览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家乡的传统。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汇报材料,让小组长详细分工,人人都要参与,笔者跟学生说可以写学习心得,可以写诗歌,可以绘画,可以收集整理拍摄到的照片并标注,最后各小组整合制定汇报展板。有的小组编家乡的民风民俗小报,有的小组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有的小组搞摄影展板,有的小组做家乡传统文化艺术简介。虽然都是很粗糙的剪剪贴贴、写写画画。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很投入,很想把自己小组的作品做的最好,很好地锻炼了动手能力。
可见,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要计划好探究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整理探究结果。
问题三:如何让对学生实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在教学第三个环节,笔者主要让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和反馈评价。在学生整理归纳好调研资料后,进入了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践性调研情况,让学生谈学习心得,大部分小组都能做简单的汇报。但是各小组基本是由小组长汇报,汇报内容不够详尽,学生感受不深刻,其他学生很少主动发言,在听汇报的时候也提不起兴趣。
1.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没有亲自体验,造成学习不够深入。学习汇报的时候没有内容可讲,很难给出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汇报的机会。每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汇报时,人人都要发言,其他小组所有人员去听和评价。
2.教学改进
在第二个教学班,笔者组织举办学习成果展示,要求每个小组汇报都要全员参与,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各汇报一个内容或者淡自己的认识。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都过来认真听,还要进行点评,用便利贴写点评意见。点赞最多的小组为优秀小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非常踊跃,学生在对其他小组评价的时候看得特别认真,对家乡的文化感受更加深刻。
由于是小组评价,每一个小组成员非常积极。笔者看到性格内向的小雨和多动症的小艺也很投入的去做小组汇报准备。汇报准备课虽然看上去有点乱,但是却很有实效,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想办法做得更好,希望自己小组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每一个小组的汇报成果都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小组互评过程既是小组之间成果分享的过程,又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拓展和延伸。小组成果汇报培养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最后,笔者播放《美丽龙门宣传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认知社会,参与社会,开拓了學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今后要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