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

2019-09-10 07:22刘君湘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

摘  要: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炫极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传承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传承推广,从而使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均是河南地域内传统手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类别,以这两者为例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河南民间;木版年画;泥塑玩具;融合创新

一、河南民间木版年画概述

以及在当下遇到的问题

在中国民间的美术门类中,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成为木版年画形成的物质载体,而西域佛教的传入发展也推动了木版年画的发展。在宋朝一统中国之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开封作为宋都汴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积淀,木版年画从而在开封获得了长足发展。经过朝代更迭和历史的变迁,除了广为人所知的开封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之外,河南境内还有现存滑县木版年画、内黄木版年画、周口木版年画、正阳木版年画、登封木版年画、郑州木版年画、新乡木版年画等多种民间木版年画品类。

20世纪50年代之后,河南民间木版年画日渐式微。传统木版年画在民间有可被接受的空间,它不是阳春白雪,不是参加全国展览为争取获奖而生的艺术品,而是寻常老百姓喜欢的艺术。但是现在过年在大门上张贴传统年画的家庭越来越少了,人们也不再焚化香蜡纸马,木版年画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提倡新年画,以新的内容反映那个时代人们新的生活内容,多贴合时政需要,描绘社会经济建设。因为有了官方的号召,新年画在城市中打开了销路,对传统题材的木版年画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政治环境决定了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传统年画的滞销。农耕文明正在被工业文明所取代,这是历史的规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时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同样在技术手段上,传统木版年画也不断受到印刷技术的冲击。但是业界学者和普罗大众又都觉得这种艺术形式很有价值,有的人复刻重新印制,有的人把传统画面印在商品包装上作为一种艺术衍生品来开发,从而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至于沦落消亡,使它在当代依然能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木版年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但是传统木版年画即使再珍贵也面临着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转化问题。这门古老的艺术面临的境遇是,为了适应现代家居装饰,很多家庭选择用照片墙、国画、油画、装饰拼贴画、卡通画等画种进行装饰,即使年节庆典也多选择胶印的现代“年画”(如图1)诸如:卡通十二生肖、人物故事、吉祥语等,而不愿意再往家里张贴传统木版年画。这门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从消费品变成了收藏品、礼品,作为一种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被少数人研究欣赏,在当下的传播途径上失去了生命力[1]。

二、河南民间泥塑玩具

发展概况以及在当下遇到的问题

河南民间泥塑玩具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都是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民间泥塑玩具的典型代表。这些民间泥塑玩具有着浓厚的河南民间特色符号语言,造型古朴,夸张别致,它们依托家族式技艺传授,以民俗庙会为主要传播渠道,伴随着宗教祭祀、民俗庙会活动传承至今,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图腾文化”的一种民间记忆。

20世纪50年代之后,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观念均已出现了变异,泥咕咕出现了很多以白色为底色的泥塑动物和人物造型,泥泥狗不再纯粹出于生殖崇拜,为祈福而生。民间手艺人的色彩观念、纹饰造型意识在面对现代社会带来的文化革新的洗礼和冲击时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同时,受制作者的影响,这些传统的民间泥塑玩具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造型上更加规整却反而显得呆板,用色上更为多样却越显花哨,稚拙、淳朴的乡土气息越来越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河南民间泥塑玩具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在当下社会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生态环境的转变促使河南民间泥塑的形式和内容发生着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使得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迅速。我们在输出中国文化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被洋品牌形象所吸引,大量更鲜艳、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卡通动漫形象扑面而来,纯朴稚拙的民间泥塑玩具相形见绌而逐渐退出了当代玩具市场。民间泥塑玩具所承载的传统题材“祈福、消灾、求子”也逐渐加入了一些诸如“升官发财”等新内容的诠释,其实质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和功利化。随着河南民间泥塑玩具的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它的题材与种类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脱离习俗的、充满个人创作动机的民间泥塑工艺品大量出现。

(二)审美方式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所承载的“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价值结构开始改变,“生殖崇拜、祈福、玩具”等古老寓意被逐渐淡化,作为玩具的属性,它的实用性和吸引力也已经跟互联网线上线下频繁更新换代的电子玩具产品相去甚远。它顺理成章地成为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因而我们现在常见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从造型、尺寸甚至色彩上都做了一些改进,它们原有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被强化和纯化,着重突显其纯审美特征[2]。一些稍有名气的手工艺人开始拥有手工作坊以批量化生产来开拓除庙会以外的市场(如图2)。

三、河南民间木版年画

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二者融合的可能性

河南民间木版年画是否具备成为一種小型泥塑玩具的可能性?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与创新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我们对木版年画当代语言的转化和文创开发不是要把它变成一个特别高端、高雅的东西,而是要让它回归民间泥塑、泥玩具的载体上去。并且还要尽量赋予它当代感,不能只是简单地重现传统泥塑玩具,还应根据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加以改良。这就要以河南民间木版年画和民间泥塑玩具两者之间存在的共通性作为基础。

(一)造型、设色上二者的共通性

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以木刻套色为基础,通过手工印刷制作而成,其画面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在客观造型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比例,经过适当的变形夸张,形成的人物形象多圆润、富态、敦实,所反映的内容以喜庆、祥和的氛围为主。设色鲜艳喜庆,多以红、绿、紫、黑、黄为主。鲁迅先生曾给以“朴实,人物无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独有特色”的评价[3]。以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在造型、设色上也独具特色。泥泥狗取材广泛,造型古朴抽象,设色大胆泼辣。以黑色为基调,以红、白、绿、黄为主要装饰色加以勾勒,鲜明对比之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4]。两者都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二)二者承载的地域文化符号的共通性

河南民间木版年画题材和人物均来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文以及历史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多与河南地域的民俗文化乃至整个民族信仰一脉相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5]。同样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也是宗教与民俗的复合产物,反映了河南古代先民朴素的世界观和家庭观念,它们今天依然依托于河南民俗庙会、集会而存在,是庙会不可缺少的符号元素。

河南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都已成为中原文化的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传播符号,其实质是传播中原文化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隐性意义逐步被人们接受,并成为约定俗成的认知。

(三)二者承载地域情感的共通性

中國色彩学中的“五色观”源于周易的“五行说”[6]。“五行”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色“白、青、黑、赤、黄”被赋予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传统观念沿袭了数千年,至今仍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彩塑、木版年画以及各类民间玩具中的广泛运用。这些元素在河南民间木版年画和民间泥塑玩具中都可以找到广泛的例证。他们的形式来源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而是记录了先民们在中原大地上生殖崇拜、求神祈福、繁衍生息的生活轨迹,折射出河南民间美术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

四、目前已有的一些探索

以及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设想

河南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它们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既包含离奇的神话传说,又充满强烈的现代色彩。其蕴含着的丰富创造力吸引着当代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不断借鉴吸收。目前笔者所见的一些探索性创作虽然有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们仅仅是出于艺术创作的考虑,不会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和审美偏好,但是过于纯艺术化的形象与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一些距离。其次,制作成本过高,不便于量产。艺术创作时间和材料成本、人力的投入使得这一部分艺术创作不能量化生产,因此就不能满足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如图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结合开发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并提出一种假设方案使两者结合成为一种陶瓷雕塑文创衍生品。首先,在造型设计方面,这种文创产品需要打破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的各自独立的艺术语言框架,进行重新设计和推敲,使之符合陶瓷批量生产工艺流程,实现陶瓷工艺品的量化生产。其次,釉色设计方面可采用高温颜色釉与低温釉上彩结合两次烧成的方式,提高烧成率的同时让颜色与前述二者气息上更为接近。最后,必要的包装设计展示、宣传推广和网络媒体销售渠道的尝试也能使这种工艺品既唤起地域情感的共鸣,又符合当下人的审美要求,具备在当下传播的可能性。

五、结语

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开发出既能体现本土地域特色又要获得广泛认同的好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立足传统又打破传统,从中吸取优秀的部分加以继承,必将迎来锐变的契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艺术衍生产业是当下新兴的产业,核心就是挖掘开发文化艺术的附加值,尤其是对于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服务机构。深入挖掘开发文创衍生品的潜在价值不仅对于机构自身文化传播发展有益,也可以拉近机构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以此作为促进公众文化消费,探索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祝仲铨.开封年画见闻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6:52-53.

[2]王胜选,高敏.河南民间泥塑玩具的传承、变异与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0(3):83-84.

[3]杨婧,王美艳.浅谈朱仙镇年画的人物造型及其审美特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10):18-19.

[4]辛丽亚.淮阳“泥泥狗”形象艺术特征考析[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5]马莉.朱仙镇木版年画出版的符号传播[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1-123.

[6]倪宝成,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1.

作者简介:刘君湘,河南省美术馆三级美术师;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
浅析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
校企协同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促进
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