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方法及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9-09-10 07:22陈九章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陈九章

[摘要]日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内,选择3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使用Vancouver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使用内固定、异体植骨术或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中有6例A型,8例Bl型,13例B2型,4例B3型,6例c型。并且根據分类进行对应治疗,对A型、B1型和c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B2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的方法。对B3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没有差异(P>0.05)。结论:根据Vancouver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分类,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分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且治疗效果好,因此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046-01

假体骨折是在高龄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会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fractures,PFF)的现象,PFF患者普遍特征是合并骨质疏松、高龄,PFF手术治疗是临床棘手问题,术后容易出现畸形愈合、脱位、内固定失效、假体松动、再骨折等并发症。这就需要对不同型的PFF进行针对治疗,以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探讨2018年3月-2019年3月,对3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分类,并针对型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内,选择3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其中21例女性,16例男性,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28±10.09)岁,18例右侧,19例左侧,15例交通意外,10例摔伤,12例跌伤。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的伦理委员会也批准了本次实验,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且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符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断标准,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没有进行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它类型骨折,器官脏器有严重障碍,以及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等,不配合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根据Vancouver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类,主要包括(A型,B1型,B2型,B3型,c型)。

对A型、B1型和c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在髋关节的后侧做切口,切开后进行复位,使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并用螺丝进行固定。

对B2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的方法:在髋关节的后侧做切口,切开后取出骨水泥及假体,进行复位,并对假体进行翻修,返修后使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并进行异体植骨术,最后用螺丝进行固定。

对B3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植骨的方法:在髋关节的后侧做切口,切开后进行复位,并对假体进行翻修,返修后使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并用螺丝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类型、方法的治疗效果(显效:骨折痊愈,肢体恢复正常;改善:骨折得到改善,肢体部分恢复正常;无效:骨折未痊愈,肢体也未恢复正常)。

1.4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用n%表示,用x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Vancouvcr方法分类:37例患者中有6例(16.22%)A型,8例(21.62%)BI型,13例(35.14%)B2型,4例(10.81%)B3型,6例(16.22%)c型。其中B2型最为常见。

2.2治疗效果对比:5种类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x=1.4359,0.0051,0.7469,0.4444,1.3603,2.1818,3.1111,0.1964,0.7957,0.0794)见表1。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法,多用于老年患者的骨折,关节疾病等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退化,骨质疏松等原因,极易出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现象,并且由于患者大多数是高龄,并常伴有骨量流失等现象,因此不仅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治疗的难度也会较大,但有时同样的方法治疗效果却不一样,这就需要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根据Vancouver方法分类,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37例患者中有6例A型,8例B1型,13例B2型,4例B3型,6例c型。其中B2型最为常见。对A型、B1型和c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B2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的方法。对B3型患者使用内固定+翻修+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没有差异。Vancouver方法分类主要考虑的是骨折的部位,假体的稳定性,以及股剩余的骨量。将骨折分为了A、B、c三种类型,其中B型又被分为B1、B2、B3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等进行治疗。A型主要是转子区域的骨折,B1假体柄比较稳定,且没有骨损伤,B2假体柄不稳定,但没有骨损伤,B3假体柄不稳定,且有骨损伤,c型主要是在距离假体柄较远的位置发生。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分类使用的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对A型、Bl型和c型属于病情较轻的使用内固定法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患者也不需要遭更多的罪,而对于B3型病情较重的就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否则效果不明显。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分类,可以为治疗提高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Vancouver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分类,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分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且治疗效果好,因此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多模式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